文档介绍:《蒹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韵律美、 朦胧美和情感美。
(2) 借助本诗, 初步了解《诗经》中常见的手法“重章叠句、双声叠字、兴” 的特点。
(3) 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 体会诗歌意境, 感受人物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和内涵。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意境朦胧、含蓄隽永的诗词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追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念
浮世三千、吾生三爱,日、月、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挚爱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朦胧凄美的经典之作《蒹葭》,一起走进诗人笔下的盈盈秋水、苍苍蒹葭。
二、《蒹葭》之韵律美
1、听唱《蒹葭》
《蒹葭》选自《诗经 秦风》,风即民歌,用歌声来传情达意的,这首歌传达的是什么情感?
2、歌词谱写下来即为诗。你发现此诗在句式、韵律上有什么特点呢?
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朗读、感受韵律
《蒹葭》之意境美
1、圈点勾画语义相同的几组词语、句子,结合注释理解
2、品读赏析。
《蒹葭》 是一首民歌,民歌是最具有生活气息和画面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走进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______
(1)你看到了哪些景象
蒹葭茂盛、白露成霜,盈盈秋水
引导回归文本,“苍苍、萋萋、采采”,“双声叠字”手法。(指导朗读)
白露从“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秋,早上,朦胧之感;充满希望的、令人向往和憧憬的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 景色,营造了一种朦胧、迷茫、梦幻的意境,渲染气氛。
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伊人和主人公(结合诗句品读赏析)
伊人:美丽飘逸,朦胧梦幻,可望难即,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她是引人向往和憧憬的。(指导朗读“伊人、宛”感受憧憬和惆怅之情)
主人公:向往爱情,苦苦追寻和淡淡的惆怅
“兴”的手法
“兴”言此物以引出他物。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衬托。
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一幅有温度的画面。 走进这幅画,你真切感受到了______
主人公执着追求、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精神。(齐读、女生和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精神)
四、《蒹葭》之内涵美
合作探究
1.“伊人”的内涵
“伊人”到底是谁,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伊人——是知音、是恋人;
是精神、是品格;是理想、功业、前途等,不一而足。伊人是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人、事、物、精神、品格---------
《蒹葭》不仅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更是一阙追求者的颂歌。
2.《蒹葭》给你的启示
多角度感悟:
(1)、当我们心中有了理想和目标时,我们应当努力去实现、执着地追求,矢志不渝。
、距离产生美。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越使人产生向往、引人追逐。(远处有风景)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有通往美好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