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码头规模确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3,00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码头规模确定.docx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1/5/26 文件大小:2.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码头规模确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码头规模确定
码头规模确定:
停船吨级:小洋山深水港船型以第五、六代的集装箱船为主,船舶吨级为70000、100000吨
码头年作业量:设计吞吐量Q=2000万吨(2016小洋山1530万吨),码头吨级5~7~10~15万吨装卸效率提高
岸线能力:
小洋山岸线大约8600m,平均码头长度350m,大约布置24个码头
泊位能力法估算泊位数:,
“水水中转”业务比例40%
港口装卸自然吨(+2*x)=2000万吨,1429万吨,设计为1500万吨
多采用“双小车岸桥+AGV(自动导引车)+ARMG(自动化轨道吊)”全自动化设计工艺,装卸效率高,单个泊位通过能力取70万吨
N=QP t≈22
Q指码头年作业量
最优泊位数M/M/S
cb= 万元/日•泊位
cS= 万元/日•泊位
R=1900t/日•泊位,G=6000t/艘
λ=QNG=×1073656000= 艘/日
1/μ=Tb=G/R=6000/1900= 日/艘
a=λ/μ=
假定S=22
ρ22=aS=
TwTb=
Tw=×= 日
n22=
S
nS
nS-nS+1
25


26


27


28


29

cbcs= s取28

综合考虑,码头泊位数设为24个
泊位尺度:
集装箱码头按连续多个泊位算,平均350m;油品码头和液化天然气码头另算
码头前沿高程:
基本标准:设计高水位:(小洋山理论基准面),,
复合标准:极端高水位(50年一遇):,,

陆域纵深
洋山港码头陆域纵深受地形影响,平均只有750m
洋山港集装箱码头采用了顺岸式(满堂式)的平面布置形式:
、水域宽度有限制
,对原有岸线改变小,保持微冲不淤或是微淤状态,减少减少泥沙淤积
,适合于杂货和集装箱作业
洋山港LNG码头和原油码头布置与集装箱码头分开,在一单独小岛,水深条件好,距岸不远,采用栈桥式布置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主要划分 7 个功能区,分别为: 前沿作业区、水平运输区
、堆场作业区、AGV 交换区、集卡交换区、AGV 维护区、集卡缓冲区。
前沿作业区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岸桥将集装箱从船舶卸到AGV 小车上,或将集装箱从 AGV 小车上装运到船舶上,主要实现岸边集装箱和船舶之间的装卸。
输,因此,设计以岸桥陆侧轨道为界,陆侧轨后方为自动化作业区,依次布置装卸区、缓冲区和行驶区。
AGV 交换区主要功能为将水平运输工具 AGV 小车上的集装箱在此区域通过轨道龙门吊将集装箱装卸到自动化堆场,或将自动化堆场的集装箱通过轨道龙门吊装卸到水平运输 AGV 车上,主要实现集装箱在自动化堆场和水平运输 AGV 车上的位置转变
堆场作业区主要功能为堆存集装箱,通过轨道吊将 AGV 或集卡上的集装箱调运到场地进行堆放,实现集装箱的自动堆存功能。
基于水—水中转比例高达 40 %以上 的特点, 自动化堆场对陆侧和对海侧作业将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因此,自动化堆场采用了无悬臂、单侧悬臂 ARMG 箱区混合布置的方式,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平面布置无悬臂箱区仅有海侧 ARMG 可实现对海侧作业,而单侧悬臂箱区因 AGV 可进入箱区内部,故海、陆侧
ARMG 均可实现对海侧作业,从而适应了海、陆侧作业量不均衡的难题。
无悬臂轨道吊轻,堆场利用率高,但只有一台轨道吊为岸桥服务
端部箱区规划为主要用于互拖箱的作业,采用双悬臂形式的自动化轨道吊。互拖集卡从专用车道进港后、由经六路到达西侧端部箱区围网外侧的经五路,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在围网外侧与悬臂轨道吊完成作业交接,然后直接出港,使互拖箱的运输距离最短,也避免了与港内主交通流向的冲突。
集卡交换区主要功能为将外集卡所装运的集装箱,在此区域内,通过轨道龙门吊将集装箱装卸到自动化堆场,或将自动化堆场的集装箱通过轨道龙门吊装卸到外部集卡车上,主要实现集装箱在自动化堆场和外部集卡车上的位置转变。
无悬臂箱区集卡交换区长度为 m,区域内并排布置 5 个集卡停车位。
单侧悬臂箱区 ARMG 轨内布置 2 个集卡停车位,交换区的长度取 m;在悬臂下布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