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联用技术的方法和应用研究【摘要】: 毛细管电泳(CE) 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 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由于二者在对复杂体系极强的分离分析能力, 在药物分析、生化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等几乎所有的分析化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 HPLC 相比,CE 具有高达百万( 理论板/m) 的分离柱效、纳升级的进样量和快速的分离特点, 在分离效率和分析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然而, 由于其极小的进样量, 当与常规的紫外检测联用时, 导致浓度检测灵敏度较低, 不能满足有些痕量分析的要求;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必须进行衍生化, 而衍生试剂种类有限, 且存在衍生反应不充分和试剂干扰等问题;质谱检测由于存在较大的背景噪音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电化学检测中的安培检测技术, 能对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糖类、氨基酸、肽等物质产生直接的电化学响应;基于柱端检测的毛细管电泳- 安培检测具有相对高的灵敏度,且线性范围宽、仪器简单、分析费用低的特点。目前, 开发有更高灵敏度的修饰电极、可进行多指标同时测定的复合电极、对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CZE-AD) 的新缓冲体系的研究、接口研究等均是本学科的研究热点。高效液相色谱是目前成熟和稳定的分离分析技术, 其中反相色谱- 紫外检测由于其对生理活性分析物的普适性在生化分析中广泛应用。但是, 紫外检测选择性差且生化样品组成复杂, 如何选择适当的前处理技术使 HPLC-UV 检测干扰最小是令人关注的研究内容。本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为绪论, 简要地综述了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分离模式、联用检测技术, 应用领域研究进展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章采用氧化亚铜(Cu2O) 、羧基化碳纳米管(T-COOH) 和液体石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电极。该电极通过与羧基化石墨粉组成的复合电极进行对比试验,说明 T-COOH 对多酚存在电催化效应; 对复合电极填充物进行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对 Cu2O 与 T-COOH 组成比例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Cu2O 与 T-COOH 组成为 3: 1(w/w) 时, 复合电极同时对多酚、糖类表现出电流放大效应。该复合电极被应用于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中对糖和多酚进行测定。在优化分离条件下, 绿原酸, 芸香苷, 蔗糖, 葡萄糖, 甘露糖和果糖能在 100mmol · L-1NaO H 中于 30 分钟内完成基线分离。多酚在 1× 10-7-1 × 10-4mol · L-1 、糖在 5× 10-6-1 × 10-3mol · L-1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 多酚和糖的检测限分别达 10-8mol · L-1 、 10-6mol · L-1 数量级(S/N=3) 。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抗钝化能力、对分析物的结果重现性较好。用该方法对市售的两个烟草产品中的多酚和糖进行了测定, 结果满意。第三章研究了一种在 CZE-AD 中运用不同的缓冲溶液于分离、检测部分以实现对乌龙茶中糖、氨基酸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该方法为以柱端射壁检测方式作为 CZE-AD 接口, 检测池中用 100mmol · L-1NaOH 溶液使一根直径 300 μm 的铜圆盘( 工作电极) 表面对分析物形成电催化氧化;分离毛细管中,由 30mmol · 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