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1651012**** 2021/5/2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呢?我们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进行理解后,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结构要素,并进而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价值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去从小学、中学所学到的知识几乎是一生通用的,而在当前这急剧变化的时代,只有全面地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去获取信息,尽快获得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的能力,才能应付来自时代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仅仅依赖学校里教师传授的知识,单靠书本上的一些现成的结论,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一堆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必然
传统教学论是一种主知的理论,视教师为主体,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职能。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它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应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应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二是体现学校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是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
一是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一些实践活动基地场地。
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三是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的理解
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它主要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暗线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四个领域,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在三条暗线四个领域上有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活动设计的。它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使学生在“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能力结构要素
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