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ppt

格式:ppt   大小:128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ppt

上传人:相惜 2021/5/27 文件大小:1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运城市卫生局转字〔 2014 〕117号文件

关于转发埃博拉病毒出血热防控方案

(第三版)的紧急通知




2014年9月7日
编辑课件
各县(市、局)卫生局,市疾控中心
现将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转发埃博拉病毒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转发给大家,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编辑课件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防控方案 (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感染控制等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编辑课件
二. 流行病学的特征: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
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编辑课件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高中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受到感染。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编辑课件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4. 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脏器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
编辑课件
三.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一21天,一般为8一10
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发病急,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
热,伴有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咽痛
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皮疹等,病程第3一4天后可进入极其,
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
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
肤黏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尿血
等,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
器受损,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
脏器功能障碍。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 医疗救治培训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编辑课件
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 医疗救治培训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 ,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