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稿四篇
(一)
我与电信40年
感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78年秋,16岁的我考入 江苏省邮电学校微波班,从此与电信结下了不解之缘。40载过去了, 中国电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一个青春少年踏上了“奔六” 的征程。
第一个10年一一艰难困苦,砥砺奋进
现在的小朋友提起中专生可能会不屑一顾,可当年的中专校是中 考中的尖子生才能考上的,而省邮校又是中专校中最好的学校,许多 农家子弟抱着“跳出农门”的梦想,甚至是在进入重点高中就读后接 到邮校录取通知改上邮校的。入学后,我暗下定决心,珍惜来之不易 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勤学好问,逐步跟上同学步伐。二年级以后, 为争创三好学生,门门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就这样,唱着“再 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歌曲,1981年7月19岁的我被分配到苏 州微波站。
苏州微波站是国家一级干线中继站,除传输960路长途电话外, 还传送中央和上海电视节目,上班看彩电是当时引以为豪的事情。但 1982年10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一因为要 开通全省第二套农话小微波,金湖邮电局纪维祯副局长专程到省局干 部处要人,且要“永久”、不要“飞鸽”!作为最靠近金湖的洪泽籍 学生,我开始了在金湖15年的工作历程。
那时的金湖通信能力十分落后,县城仅有1000门准电子交换机, 几台55电传,乡镇是人工磁石交换机;长途只有南京和淮阴两个方 向十二路载波机,农话以三路载波机为主。由于独特的洪水走廊地理 位置,省局农话处决定在县城至石港之间架设小微波,转接入江水道 以东所有乡镇的电路。
1982年国庆节,我还没来得及从“突如其来的天堂到苏北的落差” 中闹一下情绪,便跟着机务班长季凤勤同志开始了今生第一次通信工 程:县城至石港小微波通信工程。季师傅是一位非常聪明能干而又要 求严格的退伍军人,当年搞工程与现在有天壤之别,从主机房、配电 室、油机房、电池室到楼顶塔、地气排,从微波机、载波机、电源到 配线架、天馈线安装调测都由我们自己干,当打通第一个微波电话时, 兴奋之情至今难忘。
上世纪80年代初各行各业都提出到本世纪末(指2000年)翻两 番的目标,作为机务班班长我也有幸参加金湖局的规划,结果把自己 吓了 一跳:到2000年金湖长途电路将从44条增长到176条,农话电 路从58条增长到232条,县城自动交换机容量将从2000门增加到 8000门!直到80年代末还有人说规划就是鬼话:这10年,长途电 路仅增长14条、农话21条,交换机扩容1000门,这2000门准电子 交换机就16个机架,要是增加到8000门要多大的机房才能装得下 啊?按当时每年几十个用户的装机量估算,别说10年,80年也装不 满啊!
我可不这么想,我在默默地学习积累、砥砺奋进:那些年,我擦
过瓷瓶、爬过铁塔,修过微波机、载波机;并行完成电大电气工程三 年大专、南邮电信工程六年本科的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入党提干, 娶妻生女;同时也经受了 1988年春天积劳成疾的肺炎、1989年夏天 去石港查障途中突发阑尾炎和1990年秋天外出学习特大车祸的磨 难。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挺过了这艰难困苦的峥蝶岁月。
第二个10年一一艰苦创业,拥抱春天
经历过严冬的人最知道春天的温暖,又要感谢小平同志一一我们 的国家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中国电信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进入而立之 年的我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我与同志们一道艰苦创业,拥抱春天, 真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1年圣诞节,我与三位局领导一起冒着鹅毛大雪奔赴上海贝 尔公司签订7000门S1240程控交换机合同,想到几乎是眨眼之间, 将原来要到世纪末才能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兴奋得我几天几夜没 有合眼,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革命加拼命,顺利完成这一金湖通信 史上里程碑式的光荣任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20个月,我们创造了 金湖通信史上多项第一:1992年3月第一次将长途光缆引入金湖, 安装西门子光端机,具备开通1920条长途电路的能力,是原有能力 的43倍!当话务小姐第一次自动拨通长途电话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惊叹神奇。到苏南拆搬他们淘汰的三套微波、两套特高频和多套载波 机改造农村传输网,在乡镇引进JKT20小程控交换机,于1992年9 月在苏北率先实现全县电话的自动化!而1993年“8月8,金湖号码 加88”的经典宣传暨县城七千门程控交换机的开通,标志着金湖长
市农合一自动电话网顺利建成!
满以为大程控(指县城S1240)开通了,小程控(指乡镇JKT20) 联网了,足够三五年发展,可以松口气了。但用户需求如雪崩式的增 长再次超出我们的想象,逼迫我们马不停蹄、人不离鞍。随后几年, 我先后在金湖和洪泽两县与同志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