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钢筋计算方法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 1/3 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选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然后我们一般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一、基础 :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 倍,并交错布置; :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 :一般用与砖混结构。二、上部构件 :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 Hn/3 ,柱上部加密长度≥ Hn/6 、≥ 500 取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 Hn 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 1/3Ln, 二排 1/4Ln,Ln 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 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 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 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钢筋计算基本方法小结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 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 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 Lae 且≥ + 5d ,为直锚,取 Max{Lae , + 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 Lae 或≤ + 5d ,为弯锚,取 Max{Lae ,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 , + 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 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 2× (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 (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 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 *2+2× +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