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无线充电介绍.docx

格式:docx   大小:32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线充电介绍.docx

上传人:AIOPIO 2021/5/29 文件大小:3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线充电介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 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图文) (1)
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从2011年夏季前后开始上市。任何厂商的任何机型均可使用的“Qi”规格将成为全球标准。停车即可充电的EV(电动汽车)用充电系统也在推进研发。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线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后陆续上市了多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座。这些手机无需在手机上插上充电线缆, DoCoMo将在电影院、餐厅、酒店、机场休息室等公共场所设置充电座,便于用户在外出时使用。
 
  软银移动也预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KDDI正在开发车载式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座.
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将有望扩大到EV的充电系统.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以松下、韩国三星电子、英国索尼爱立信、芬兰诺基亚、电装为首,许多国家的家电厂商和汽车厂商都相继加盟了WPC。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19世纪发现的物理现象
  ,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ans Oersted)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用没有通电的其他线圈接近该磁场,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由此点亮灯泡。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这个可从线圈向线圈供电的物理现象,并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使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因此,各厂商在位置定位方法方面纷纷开动脑筋。
 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于2011年8月推出了名为“无线充电板"的充电座。内置有磁铁,用于将终端吸引到指定位置.
 松下于2011年6月投放了无线充电座“无接点充电板"。尺寸约为鼠标垫大小,表示实现了“位置自由(Free Positioning)”,将终端放在充电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电。
  充电座内部的线圈带有驱动装置,,并移动至该位置,使线圈的位置相一致。
  该充电座的开发人员、松下集团三洋电机能源设备公司(SANYO Electric Energy Devices Company)充电系统事业部长佐野正人就位置自由实现实用化的理由解释说,“用户希望能更便利地充电".
日立麦克赛尔于2011年4月面向美国苹果的人气智能手机“iPhone”上市了无线充电器“AIR VOLTAGE”。由于iPhone不支持无线充电,所以需要套上内置有线圈的专用外壳才能使用。
电场耦合方式不使用线圈
  另外,麦克赛尔的充电座有为一部终端充电和为两部终端充电的款式。两部款的尺寸为鼠标垫大小,可在左右各放置一部终端。内部排列了14个线圈,左右各7个,用这些线圈覆盖了充电座的广大范围。由此,。
 日立麦克赛尔2011年11月还面向“iPad2”上市了无线充电器“AIR VOLTAGEfor iPad2"。该充电器未采用Qi规格,而是全球首次采用了“电场耦合方式”.
  电场耦合方式不使用线圈,而是在供电侧和受电侧设置电极,。
  电场耦合方式的特点是,输出功率比Qi大,即使电极之间的位置稍有偏移也可维持高传输效率。模块由村田制作所开发.
  
  EV的无线充电方面,采用磁共振方式的汽车厂商比较多.
  磁共振方式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家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于2007年进行了验证,自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磁共振方式的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好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