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发表日期: 2012-07-10 新闻来源: ICU 开展《唤醒医疗》读书月活动为迎接建院 70 周年, 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 转变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 ICU 在布置环境的同时, 对自身的人文知识进行学习、提升, 科室于 6 月份开展了《唤醒医疗》读书月活动——品好书,谈感想,写随笔的活动。现附上一部分读后感。读《唤醒医疗》有感经医院领导推荐, 读了张中南先生的著作——《唤醒医疗》, 其中有一个观点是需要改变当前医院存在的“病本位”和“利本位”医疗模式,继而以“人本位”理念代替。就让我想到了护理学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并有了以下所思索。医院当前医疗模式的改变,需要息息相关, 也需要时间让大家接受并实行新模式。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表面上对此也无能为力, 也很无奈。其实不然, 护理学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我们可以在护理上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尽可能的为患者谋利。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我思索过如何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具体融入到我们的护理活动中去,我想我们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以病人的身份想:时下我最需要什么?就是说“以病人的需求”为向导展开护理,下面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上做的更好: 生理的需要:是最底层、最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喝水、吃饭、睡眠、大小便等等, 都与我们的护理息息相关,患者求医期间,生活环境完全发生改变,生活就会影响,往往出现食欲不佳,对此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需要的是讲解吃饭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更需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比如进食时暂停一些不紧急的护理操作。睡眠方面,对于失眠的患者,不是一味的给予助睡眠药,更应该思考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紧张啊、担心费用啊……更应该做到夜间查房期间走路轻、关门轻,更应该把夜间必须的操作集中进行。安全的需要: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对安全的需要更为强烈,不仅需要担心原发疾病, 还要担心一些创伤性操作的安全性: 比如手术, 穿刺。当然我们最基础的是要练好基本功, 熟练掌握各项操作,但是正如书中所说很多创伤性操作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就埋下了很多的定时炸弹,需要先进的监护仪器外,更需要我们强烈的责任感、细腻的洞察力,随时观察,及时发现,把病人的生命牢牢挂在心头。而不是像书中所说的把看护病人的工作交给家属或护工以致濒临死亡而未发现。情感与归属的需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美好、善意、热情的语言可以使病人感到温暖,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病人, 更需要我们有这份热情, 多用一些体贴关心的语言,比如说“您好”、“请”、“谢谢”、“对不起”;交谈时集中精神、不随意打断,并随时示意对对方的理解,比如点头。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是身心处于痛苦状态的病人,要带着关心、爱护、体贴之情去进行护理。与病人加强情感沟通,视病人为朋友、亲人。护理中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是否对病人有利,把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把舒适度提高到最高。比如吸痰的时候不要不顾病人的感受自顾自吸,而应该根据病人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于极易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应该在无菌操作原则下尽量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