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2,50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docx

上传人:YL01 2021/5/30 文件大小:2.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
一二章总结
中国原始建筑存在着“构木为巢”的 巢居 “穴而处”的 穴居。前者经历了由单树巢、多树巢向干阑建筑的演变,后者经历了由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向地面建筑的演变。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榫卯结构,标志着巢居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建筑的过渡。
穴居分为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三种类别。
西安半坡F1大房子遗址是现在已知的最早的“前堂后室”格局。西安半坡F24中显示出“间”的雏形。
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属红山文化,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夏、商、周三代。选择
从夏商都城到东周列国都城,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布局和“因势型”布局均已出现。
最早划分为外城、内城、宫城的是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选择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简答题。默写画简图。
陕西岐山凤雏村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是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是第一次出现的用“屏”建筑,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
刻在铜板上标志战的是战国中山王陵墓兆域图。
正式屋顶分为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总结
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两汉时期。
明堂、辟雍、宗庙属于礼制类型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形式是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
中国木构架建筑的体系成熟期是两汉时期。
汉代首都是汉长安城今西安。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南北轴线非常清晰的都城是曹魏邺城。
明堂、辟雍是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台榭建筑类型,东汉盛行楼阁式建筑。
阙盛行于汉代时期、汉代建筑在门前设左右双阙,汉代是建阙的盛期。
现存仿木构型的石阙典范是四川雅安高颐阙
河南登封少室阙是土石型的典范形象。
中国现存最早的建于地上的非地下的房屋形态建筑实物是山东长清县孝堂山石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是秦始皇陵。
汉承秦制陵山呈覆斗型称为方上。
抬梁式构架是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主要形式。
汉代用的最多的屋顶形式是悬山顶。
中国砖结构在两汉时期取得迅速发展。
斗拱四铺作指:栌斗、桦拱、耍头、衬方头。
简答题
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都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一般的气质。
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主要手法有:(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筑地点的选择,(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4)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规模渐小;
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后寝居住部分有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三、中国古代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1、规模非常大,“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布局:宫殿集中,自成一区;各景区各有特点,通过游线连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