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232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5/30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资料
第一章导论
.博弈的概念: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 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
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 井 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 次序和得益。
.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
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
:(2)策略。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 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
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 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
构成一个策略组合。(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 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4)得益。各策略组合 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 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
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 非合作博弈:不允许 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 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 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 联合
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 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
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
率)
.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 那么他们的策
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
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 所
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
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 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 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

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 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 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 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
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 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 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 即博 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
如果设定博弈模型时不专门设定后两个方面, 就是隐含假定是完
全、完美信息和完全理性的非合作博弈。
.“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 具体例子。
“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 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 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并实现整体、个体利益共同 的最优。简单地说,“囚徒的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 性的矛盾引起的。
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类型的问题是很多的。 例如厂商之问的价 格战、恶性的广告竞争,初等、中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等,其实 都是“囚徒的困境”博弈的表现形式。
.博弈有哪些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首先,可根据博弈方的行为逻辑,是否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 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大类。
其次,可以根据博弈方的理性层次, 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 性博弈两大类,有限理性博弈就是进化博弈。
第三是可以根据博弈过程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三
大类。
第四是根据博弈问题的信息结构, 根据博弈方是否都有关于得益 和博弈过程的充分信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 态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但不完美信自、动态博 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几类。
第五是根据得益的特征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第六是根据博弈中博弈方的数量, 可将博弈分为单人博弈、两人
博弈和多人博弈。
第七是根据博弈方策略的数量,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两类。
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纳什均衡的实质
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优的,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 是最优的。
.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
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特定的博弈结果会出现, 那么所有博弈方
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 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预测结果的愿望, 因此预测结果
最终真会成为博弈的结果。 正是由于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