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娱乐至死》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娱乐至死》读后感.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3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娱乐至死》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莫让媒体时代剥夺灵魂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坐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这一调侃的话与《娱乐至死》中作者反应的问题不谋而合。书的封面是一个只有躯干没有头颅的四口之家,画面很骇人但也引人深思,过度娱乐的生活挖空了人们的头颅,吞噬了人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越来越忽视灵魂的需求,单纯地凭借眼、声与肉体的感官快感去衡量所见所闻,评价信息,做出判断。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本书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转型时社会文化的整体娱乐化现象。文化不再是上层民众身份地位的象征,不是少数人可以享受的物品而成为商品,廉价便捷通俗,充满单纯的感官刺激。作者在文中提出电视“泛娱乐化”的原因:媒介。他认为每种媒介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规范并控制了传播内容的形式,甚至规范了决定了话语的内容。所以当媒介的形式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甚至整个思维方式都随之发生改变。
  综括全书,波兹曼主要提出了几个观点:一方面,电视介入政治使得原本严肃的竞选仿若综艺节目,民众热衷于政治家的花边八卦,对他们的着装外表评头论足,并让这些毫不相干的因素直接影响手中的投票器。
  另一方面,电视新闻报道的强势覆盖,大规模轰炸,使得原本多元情绪的新闻事件都变得淡化和娱乐化。电视1900年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它已将政治、新闻、教育乃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喧哗缤纷的杂耍。波兹曼精准地剖析了娱乐的篡位过程。在印刷术统治世界的时代,报纸和图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人们通过阅读报纸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行动与信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而接下来的 “图像革命”则更具有强烈的冲击,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开始统治人们的眼睛。
  波兹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