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9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致良知四合院:阳明心学学会一半,成就一生
王阳明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 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 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 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 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 “致良知”
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
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最充分。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 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 云谪,很难说谁成谁败。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 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 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绝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说明当时形 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 光明的指引。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行为准则、行动智慧 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 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 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 ;减尽 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 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 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 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致良知之道,就在于把心放平,在自己的 真知上,抓紧用功,去私欲,提高境界,实现真正明了,获得圆满人 生。致良知四合院将和更多人一起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感受致良
知的力量。
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
1、企业的差距是企业家之间的差距,是企业家人格的差距、胸 怀的差距、领导力的差距。所以,要想把企业做好,首先要从领头人 的格局、德行、胸怀开始提升,从整个团队的思想开始提升。
2、修行其实就是修复我们和世界的关系。磨砺越多,心的承受 能力才会越强。经常责己内省,去修复我们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 人生才会抵达幸福。
3、我们要提升自己,从心上直接用功,就是不断提升利他比例, 减少利己比例。当我们真正无我利他时,我们就真正成就了圆满的人 生。
4、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物质的财富死不带走。只有精神的财富才 能代代相传。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一笔精神财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 力量,成就他们!
刘峰学习分享:
1,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镜子对内还是对外, 是看自己的问题还是看别人的问题。需时常反省,责己。
2,修行,就是修复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我 对修行的认知。不是虚无缥缈打坐吃斋念佛,而是通过责己,择善, 通过利己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