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中的女儿梦.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中的女儿梦.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6/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中的女儿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中的女儿梦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中的女儿梦
  《红楼梦》也叫《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这个称呼最先出现在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在宝玉梦中所见到的“十二钗”正册中。正册包含11首诗,写照出十二个女子的命运。这十二个女子的过去未来,是《红楼梦》的核心梦境,也是本书的缘起,也是第一层梦境。
  大家注意,十二个女子,作者用了十一首诗去展现。细观方知,十二钗中有十人每人用一首诗写照,只有两人共有一首诗,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诗云: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中玉带,雪里金簪,一个林妹妹,一个宝姐姐。一为玉,一为金,合为金玉。再联想《红楼梦》有的版本也叫《金玉缘》,“金”和“玉”好像不可分。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宝钗黛玉实际是一个人。以前也有人说过,宝钗是作者现实中面对的女子,而黛玉是其理想化的形象。这种说法也暗合了“梦”的意思。宝钗是真实,而黛玉是梦。
  看过一篇悬疑小说《沙漏》,内容是写一个人白天在一个单位上班,梦里在另一个单位上班,梦境日日延续。于是,他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梦境。也像庄周梦蝶,醒来不知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宝钗和黛玉,应该也是这样的两面,一阳一阴,一反一正,合为一体,如茅如盾,相合在一首诗中。岳南的《南渡北归》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西南联大的一著名教授讲《红楼梦》,提到元妃归省时游大观园一节,在元妃看了匾灯上“蓼汀花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然后贾政听说,急忙移换。教授这样解释:“花溆”谐音为“薛”,“蓼汀”谐音为林,元春取“花溆”舍“蓼汀”,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对金玉二人的态度,此处也预示着二人日后的命运。此说法颇为新奇。我觉得这里实际上也是将宝林二人合为了一体。有了现实中的“薛”,为何还要梦境中的“林”?
  有人认为薛林二人是互相对峙的存在,以宝玉为参照的对峙性的存在,不如说二人是互相映照,互为补充。一圆润,一纤瘦;一丰盈,一单薄;一随缘,一孤高;一温煦,一清宁。二人都有极美处,也都有大悲处。而黛玉更像留白,更像宝玉做的一场梦。如果二人属于同一枚月亮,那么宝钗是圆月如镜,黛玉是缺月如眉。
  二人的丫鬟,一为莺儿,一为鹦哥,虽然鹦哥后改名为紫鹃。同为“莺”音,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莺儿名为“金莺”,“金”与“紫”对,一明一暗,一升一沉。莺儿啼于春天,而杜鹃却有泣血之悲。联想黛玉最后的泣血而死,这似乎也是命运的一种暗示。
  在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一章中,大家蒙混宝玉“娶的是黛玉”,宝玉信以为真。这里宝钗是以“假黛玉”的身份嫁入贾府,而“真黛玉”却稿焚玉碎。于是有了“真假黛玉”、“真假宝钗”之命意。这也合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之意。此处作者应该是用了反笔,用“真假黛玉”之不能共存,不能同命,来影示二者的一体与不可分割。与“甄府”“贾府”、“甄宝玉”“贾宝玉”之用心一脉相承,互相彰显。
  只是,何为真?何为假?何为实?何为梦?
  或者,一切都是梦境?
  正册中其余十首诗,以写元春者为先。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大梦归。又是一场大梦。在宝玉所听的十二支仙曲中,有如此一语:“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