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知道的风俗
篇一: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我喜欢的节日)
我知道的风俗(喜欢的节日)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就来说说春节吧。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节日,过春节
又叫“过年”。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
团团圆圆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
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小孩儿小
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
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
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穿新衣,戴新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年
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还有呢,
就是挂灯笼贴春联。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很热闹!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大家都出门拜年,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
都会相互道一声过年好,。在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绝对不能在上午扫垃圾出门,
鞭炮的残渣,嗑的瓜子壳、吃的糖果皮,这些都是象征着财富,把它扫出去了,
就暗含这一年将不会积财。(春节,象征着吉祥富贵,又象征着万象更新,所以
我很喜欢这个节日。)
难忘的旅行(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 (我业余生活喜欢
外出旅行),我去过桂林的漓江和落满地,去过柳州的鱼峰山,去过南宁的清
秀山,还去过灵山的六峰山等,去过北京的故宫,颐和园,万寿山,香山公园等
等吧,其中,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还是桂林的山水。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
这些游客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和水。我见过的水
很多,有海水湖水溪水,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很静,静得让你
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很绿很
绿的,那种绿,让人感到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铺在湖底。撑船的船桨激起的微
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山崖在后移。我也看到过许多山,
泰山香山昆仑山,总觉得觉得桂林那边的山很奇特,奇特的样子就是一座座山峰
拔地而起,没有一座是相连的,并且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各
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样子,让人看了之后浮想联翩;桂林的山很秀气,有的像翠绿
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再加上山中的五颜六色的小花,色彩十分明丽;桂
林的山很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给我的感觉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
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
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
波上,人在画中游”。
总之,去桂林那一趟的旅行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如果有机会,我会再
去桂林看看,重温旧梦。(利用业余和假日的时间四处旅行是我执著的爱好。既
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壮观又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很好的一个休闲活动。)
我喜爱的文学形式=我喜爱的书刊=我喜欢的明星或者其他知名人士
我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著作,其中在百家讲坛中于丹讲解的《论语》我最喜
欢。于丹为读者讲述的是一位活生生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
不带有丝毫的童话或者是神话色彩。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
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
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我感触
最深的就是她所讲解的君子坦然面对生命这一环节。于丹是这样说的,今天外在
的世界如此反复,但是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内心的坦然?有一种从
容和镇定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
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
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
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
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 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
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