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初中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学生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公民教育是构成民主法治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中学阶段是公民意识,尤其是权利与责任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注重这个时期的公民意识培养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应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神圣职责。一、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一)世界背景下公民教育演进过程公民教育源于古希腊,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基本的民主素养。中世纪的公民教育受控于教会,渗入宗教内容。文艺复兴以后,逐渐摆脱宗教束缚,但强调王权——臣民关系。至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制度以后,公民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制度教育,但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公民教育理念在不同国家的实现具有不平衡性。至法西斯国家发动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惨剧,使得公民教育受到各国重视,联邦德国在二战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民教育中心。 1995 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公民教育大会,成立了非政府性质的国际组织“公民教育国际”, 推出多种公民教育计划,促进公民教育活动在国际范围内开展。 2000 年“世界民主论坛”在波兰召开,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一百多个国家政要在内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发表《华沙宣言》,明确把“开展公民教育”作为与会签字国追求的目标(二)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与公民教育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国家,非常缺乏民主法治的传统和文化,“臣民意识”浓厚,这就使得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异常艰难。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人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教育承载着培养现代国家公民的重任。近代中国具有真正意义的公民课程始于 20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时期,但持续时间很短。不久,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实现蒋介石个人独裁,一党专政的需要, 用“党义课”取代了公民课。 1949 年以后的中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政治教育,而没有公民教育。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只能说只有公民教育研究,而没有真正意义的公民教育课程。因此, 2005 年8月31 日的《南风窗》杂志把 2005 年7 月在成都一次学术会议上的开设的公民课称之为“新公民教育:续写 70年前的历史”。一百五十多年的经验与教训告诉中国人民,政治理想的实现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个国情中最基础的内容便是国民的教育素养。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从中小学生开始,进行民主法治观念与相关技能的公民教育,使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公民意识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当他们长大***,所思所行就会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唯有如此,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三)公民教育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