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米兰昆德拉《无知》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米兰昆德拉《无知》读后感.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6/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米兰昆德拉《无知》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米兰昆德拉《无知》读后感
  米兰昆德拉《无知》读后感
  迷离zack
  生于那个时代的老人,总喜欢独自静静地在那坐着,人们但凡经过,出于种种原因,总要向他过问起那个时代的事,但早已没人愿意花心思去听。
  昆德拉在我眼中就像是这个老人。他安静、不聒噪,心中也明白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早已过去。他从不喋喋不休地向别人倾诉什么——但总有人向他开口提问,却并不关心他究竟想说什么,又说了什么。
  1
  昆德拉的作品,我在此之前只读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无知》是专门冲着他的名字到书城购买的,也是看的他的第二部作品。
  昆德拉经常和村上春树被共同提起,两人都曾是“文艺”的代名词。但是,在碎片化时代到来后,比起更年轻、更开放的村上,不那么善变的昆德拉似乎显得“老朽”。昆德拉的作品带着很强的个人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并不是适应大众的——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昆德拉被贴上“小众”标签,榜以文艺之名而畅销的原因。但是在这个时代,当大众重新开始跟随起流俗,他的小众于是又变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2
  昆德拉的作品的文字性是他最大的特色之一。将昆德拉的作品归作小说,但其实昆德拉的书比绝大部分理论书都难读。昆德拉的书中喜欢引经据典,且多引用的还是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的内容。这样的阅读需要的知识背景,哪怕绝大部分原生欧洲人都不具备吧,更何况是在异乡的水土之上?
  除了引用神话及史诗,昆德拉也非常善于从语言学上借题发挥。欧罗巴是一块奇特的大陆,在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多达48个国家和地区。昆德拉长于精细挖掘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词根在不同语言中的运用和表达,追根溯源地从各民族的差异之中论证一番,最后回到一开始的立论点。这自然也使得昆德拉的作品对于非相同语系的读者显得不那么友好。
  《无知》之中,对于伊莱娜的归乡,他多次举了《奥德赛》中尤利西斯作比,也花了大段文字讲述“回归”一词在数种语言中的表达。此外他曾引用的捷克诗人、欧洲作曲家等都不为我们所熟悉。
  总结而言的话,无论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是《无知》,昆德拉的语言风格都是如此:乐于、并且精于论述、说理和暗喻,而不满足于单纯的讲故事。对于这样的写作风格,历史上也是有褒有贬。此外,他的论述涉及语言学、神话、史诗,就像是一颗大树在土壤之下有着发达、盘虬的巨大根系。如果说村上是语言的减负者,解去了原本沉重的日语上的镣铐,那么昆德拉显然与之截然相反——他赋予原本就不轻松的语言一个深深扎根在欧洲文化之中的根部——不能说是累赘,但起码,不易于移植。
  3
  故事性。毕竟只读过两部作品,对于昆德拉作品的总体的故事性的特点,我万不敢下断言。单纯就《无知》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来看,昆德拉这两部作品讲的故事,并不宏大,也不算曲折,都是很细碎的生活片段,情节甚至可以说是合理具体得有些鸡毛蒜皮——这大概也是昆德拉遭到一部分批评的原因吧?
  但是,昆德拉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将这些细碎的片段结合起来,甚至通过在其中的隐喻、说理而赋予其寓言、神话的色彩,读起来可以轻松而投入,不过分费神又知其所以。
  《无知》里从一开始描写伊莱娜和友人两个女人间的对话着手,已经讲明了这个故事关于“回归”的主题。随着伊莱娜这一主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角色涌了进来,并且由他们的入场,随时可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