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园文化着重体现了高校的校园精神、师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学校的校风。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已经超出了地域的限制,其影响力是广泛的、深刻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修养和精神气质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聘请校外成功企业者,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与专题讲座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举办创业报告会的形式,邀请成功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到学校来向大学生讲述自己在创业就业之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是如何克服就业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步一步取得今天的成绩的。这种亲身传教性质的报告会,可以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体地将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学生,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具体化和实践化的体现,可以起到调动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作用,也让那些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避免走弯路。 另一方面,聘请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研究大学生创业的专家学者,举行传授创业知识、创业实践技能等的主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引导和就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能力、职场交际能力、就业实践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顽强的竞争精神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以文艺形式传播创业知识 高校共青团还可以在学校内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形式,将创业教育的知识和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中去,例如,可以撰写以学生创业为内容的相声小品,用轻松诙谐的语言鼓励大学生们克服就业压力,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创事业;可以举办以创业为主题的辩论赛,在激烈的辩证论证中,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和得到解决创业的困难的方法;举行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的演讲活动,让那些在创业就业上有一定经验和教训甚至是小有成就的在校大学生,对其他还在为因就业无门而苦恼的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用成功的案例与模范的作用带动一批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三、举办各类创业竞赛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通过在高校内举办各类创业计划竞赛、职业规划比赛等竞赛形式,模拟创业实际,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创业的乐趣。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举办诸如此类活动中,要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那些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给予物质奖励,还可以从每年的评优评奖中,设立专门的评选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的奖项和给予学分奖励,奖励那些取得一定成绩的大学生创业者,并及时宣传报道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事迹,大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优良舆论氛围;还可以将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引入到竞赛中来,对那些新颖有商业潜力的创业计划,进行商业接洽、投资;或者对比赛中体现出有创业就业潜质的大学生,提前聘用培训。这些既有利于大学生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创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创业能力,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也有利于企事业单位更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能力,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类创业大赛在我国已经是方兴未艾,1995年我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仅有114件作品,到20xx年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收集到542件作品,各省市各类高校中举办创业计划竞赛、职业规划竞赛等也日渐争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