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二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改为北京;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本P6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标志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三个措施
1、整顿经济秩序:通过打击银元投机、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来实现的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的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7月战争以美国失败而告终。出现的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意义:课本P14
3、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一化”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两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5年完成。
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1、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
2、“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月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第6课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文革”全面爆发的标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
2、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3、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标志着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结束。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月12月)
思想基础: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内容: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意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