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docx

上传人:3321568027 2021/6/6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肾系病含泌尿系及生殖系疾病,发病率也很高,在内科疾病中比重较大,尤其肾炎、水肿、关格对人类的危害较大,故必须尽早获得病理信息。由于泌尿系统是人体的主要排泄系统,其排泄物为明显外候,因此为早期发现先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一节 概述
  肾系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如水肿、关格、癃闭、淋证、遗精、腰痛、遗尿、阳痿等疾。其中,肾炎、水肿的发生率很高,在内科疾病中比重也较大,尤以关格的死亡率较高,因此研究肾系疾病及其先兆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肾系病先兆潜证与水型体质的关系 病理水型质人的特点是水寒偏盛,寒气通于肾,故此型人多有易患肾系疾病的潜在危险性。病理水型体质人易呈阳虚阴寒先兆潜证型,证见面偏黑少华,形体稍胖,目胞虚浮晦暗,畏寒肢冷,倦怠少神,动作缓慢,尿清便溏,腰酸腿软,脉沉缓,舌质较青,体胖大或有齿痕、苔白。证见此型者,常有水肿的潜在易罹性。
  肾病是可以预报的,中医古籍文献已有不少记载,如《难经·十六难》曰:“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
  第二节 水肿先兆
  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关系最大。然五脏皆能致肿,非独脾肾,故水肿的先兆也必然从五脏所乱获得信息……
  一、概述
  水肿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职导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排泄而潴留于体内,引起周身或局部浮肿的病症。
  水肿与五脏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如肺气通调水道,脾气转输津液,肾气化气蒸水,心气运行气血,肝气疏泄条达,以及三焦的决渎职能等,都关乎着水液的运化和转输排泄,其中尤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大。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景岳全书·二十二卷·肿胀》)。三者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为水肿病机的要害。此外,心、肝的功能障碍,导致气、血、水失调,也是引起水肿的重要机制。
  上述说明,五脏皆能致肿,非独肾脾。水肿病发生于五脏的功能紊乱,故水肿病出现之前,五脏必有所乱,也必有征兆外露。因此发现水肿病的先兆症,及早治疗水肿病是可能和必须的。
  二、水肿先兆的临床意义
  水肿在出现较明显的肿之前,皆有一定的先兆症首先披露出来。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评热病论》说:“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指出了水肿先兆出于目下,其原因是“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亦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一)五脏肿先兆
  1.脾病水肿 脾主输布津液,运化水湿,如脾胃气虚或脾阳不足,则水湿不运聚留体内而为肿。脾虚水肿先兆潜证为面色萎黄,食少,饭后腹胀,大便不实,少气懒言,体重肢困,舌淡苔白。
  阻截治则 健脾益气,方宜补中益气汤或丸:黄芪、白术、党参、当归、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甘草,或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如见四肢不温,大便清稀,小便清长,脉沉无力,又为脾阳虚潜证。纠正原则为温脾益元,方用理中汤;党参、白术、炮姜、甘草,或桂附理中汤。(加附子、肉桂)
  上述先兆潜证如失于纠正,则一旦因于劳累、受寒、伤食、疾病,则脾阳极易受损而诱发水肿,脾虚水肿以素禀脾气不足、体虚弱者,及小儿伤脾后较为多见。
  脾病水肿最先出现的预报症为四肢重滞、少气,浮肿最先见于四肢。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肿,苦水状也。”指出少气为脾病水肿的最早信号。《金匮要略》亦明确提出:“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脾性水肿以温运脾阳,利水湿为主,方用实脾饮:附子、干姜、白术、甘草、厚朴、木香、草果、大腹子、木瓜、生姜、大枣、茯苓。挟表者,脉浮,属皮水,以五苓散合五皮饮: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桑白皮、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生姜皮。属湿热壅滞者应用疏凿饮子:商陆、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大腹皮、槟榔、生姜、羌活、秦艽。
  2.肾病水肿 肾为水脏,主化气行水司开阖,肾气虚阳气不足,则人体水液失于气化、蒸腾和推动,于是水液泛溢,导致水肿。
  肾虚水肿先兆潜证为平素面色较为?白或偏黑,常感腰酸膝软和畏寒肢冷,便稀尿清,舌苔偏白,舌体胖大,脉沉弱。
  阻截治则 温肾扶阳,方宜金匮肾气丸或汤: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上述潜证如失于纠正,则在体虚、疲劳、感冒等情况下,易导致肾阳损伤而诱发水肿。肾虚水肿以先天禀赋不足,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