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属感冒范畴) 1. 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 .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 多喝水, 宜食清淡, 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 注意气候变化, 随时增减衣服, 避免受凉: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 勤晒被褥; 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 最好保持在 16 。左右;。 3 、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 、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 50 %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 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 擦热为止) ,每日 2 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 3— 5 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 2 次。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预防与保健】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 控制病情, 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 心理、运动、精神方面: 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 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 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 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 适当参加运动, 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 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 每天 1— 3次, 每次 15— 30 分钟, 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 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 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 2 次;每次 15 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 猪胰一具,山药 60 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 一般可推脊椎两侧, 并由下而上, 摩擦背部, 擦背部俞穴, 捏捻脚趾。慢性支气管炎( 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1.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 2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