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评定标准PPT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9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评定标准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6/9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评定标准PPT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评定标准
一、残疾人的定义和残疾类别
二、制定《残疾标准》的原则
三、《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及其在
本次调查统计中的应用
四、《残疾标准》的变化和特点
五、肢体残疾的定义
六、 肢体残疾分级说明
七、肢体残疾的分级
第1页/共21页
一、残疾人的定义和残疾类别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是被抽中调查小区的所有人,包括健全人,重点是残疾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凡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残疾的为多重残疾。 残疾标准和评定方法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残疾标准》及相关方法实施。
第2页/共21页
残疾的概念

功能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的特征性活动。(impairment)
的范畴,属组织、器官水平的障碍。
第3页/共21页

,个体行为能力是完成上述活动时的在精神和***上所具备的力量。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在残疾分类中成为失能(disability),这是独立生活有困难的个体水平的障碍。
第4页/共21页
3、病损或(和)失能造成的社会环境后果
病损或(和)失能后使患者在行动、独立自主、就业、经济自给和社会参与方面,与同年龄、同文化教育背景和同等工作经验的健全人相比,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他的行动和所处的地位均不能满足所处环境中周围人群的期望。这种状况反应了病损或(和)失能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形成的各种后果,是病损或(和)失能的社会表现,是由于残疾而造成社会方面的障碍,在残疾分类中成为残障(handicap)
第5页/共21页
4、暂时与永久残疾
当残疾状态持续12个月及以上时即视为永久行残疾
总之,病损是组织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失能是个体水平的能力障碍;残障是社会水平的障碍。
我国****惯上将病损、失能、残障三者合称为残疾 。其实只有失能和残障才可以肯定是残疾
第6页/共21页
二、制定《残疾标准》的原则
标准的制定既要保持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的延续性,又要反映变化了的新情况;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既要具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保持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的延续性;     2、与国际社会有关残疾标准和残疾统计接轨;     3、与国内其它行业标准衔接;     4、具有可操作性,残疾评定标准以及具体调查统计方法要简单易行,便于大样本调查。
第7页/共21页
三、《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及其在本次调查统计中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正式颁布新的残疾与健康分类体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英文缩写为:ICF)。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统计署将ICF推荐为国际社会残疾调查与统计的标准。本次调查运用ICF的理论模式、分类与编码系统建立了新的残疾分类、分级和编码系统,并将其用于调查方案设计。
第8页/共21页
四、《残疾标准》的变化和特点
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残疾标准》在保持延续性的基础上,主要的变化和特点有:     1、类别由原来的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病残疾五类增加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六类,即把“听力语言残疾”分列为“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两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所规定残疾类别一致。     2、名称上的变化,原来的“精神病残疾”改称“精神残疾”,原来的“综合残疾”改称“多重残疾”。     3 、对各类残疾定义应用ICF,考虑了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等功能障碍因素,与国际接轨。
第9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