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到死心如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到死心如铁.doc

上传人:dyx110 2021/6/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男儿到死心如铁” 男儿到死心如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男儿到死心如铁”_男儿到死心如铁
辛弃疾(1140—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饱受涂炭,这一切使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的理想、抱负就具有着明显的时代影子。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麻木不仁、个人仕宦生活的坎坷困顿……灾难重重的现实生活是诗的沃土,诗人的才华也就在这沃土之中迸发出了璀灿的光芒。辛弃疾的大量爱国词篇,是我国诗歌遗产中的珍品。他早期的代表作《摸鱼儿》,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一六二年辛弃疾南渡以后,他以坚定的抗金立场写了《美芹十论》、《九议》向宋孝宗和身居相位的虞允文阐述了抗金的战略、战术。沉缅于声色之中的南宋小朝廷不惜辱国丧权,以议和换取在江南的苟安,对有雄才大略的辛弃疾不敢不用,又不敢重用。一一七九年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面对着“雨风”、“地衣红绉”(《粉蝶儿》)的暮春景色,不能不思绪起伏,感慨万端,写下了这篇惜春名作。春花、秋月、蝶恨、蜂愁,不知引起了多少封建文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但辛弃疾的生活遭遇、高尚的爱国情操以及宽广的胸襟,为他的创作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他从吟咏个人的哀怨离愁的羁绊中摆脱出来,在一片“落红无数”、芳芬悱恻之中抒发了他独特的春怨:那就是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虑、愤激和苦闷。“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诗人的***突然凭空倾泻出来,这是一个坚贞的灵魂在深受重创之后向苍天的告问。然后这种激越的感情变成涓涓细流,缓缓流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惜春、留春,留春不住而怨春。在哪里还保留着春天的痕迹呢?只有沾落在“画檐蛛网”上的飞絮而已。它给人的是无法承担的空虚与寂寞。辛弃疾早期的作品还多少受到一些“婉约派”词风的影响,“惜春长怕花开早”,既惜春又怨春这矛盾的结交,正形象地具体地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王朝爱得执着、恨得痛苦的矛盾心情。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哀乐是永远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的。“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辛弃疾以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来比喻自己空有满腹经纶而不被重用的心情,“脉脉此情”又能向谁倾诉?笃执的依恋和深沉的哀怨,铅块似地在诗人的心底沉坠着、沉坠着……在政治波涛的袭击下,辛弃疾这时已完全认识到在祖国濒临危亡的时候,正道不行,抗金无望,完全是张说、曾觌(di)等人擅权主和的结果,于是他以唐玄宗宠妃杨玉环、汉成帝宠后赵飞燕为比喻,对那些当朝权贵给以揭露和警告。晚春、落日、残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在无限悲凉的境界中,他虑及国家前途,不能不黯然神伤了。这种情调,固然有其消极的成分,但是,这种情绪也是他的爱国精神在特殊境遇中的一种表现。正因为他对祖国爱之深、忧之深,眼见得国家危亡而又报国无门,所以痛苦和愤懑也深。一一八一年辛弃疾第一次被免官。他在闲居生活中,萦绕于怀的是他那种“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的战斗生活。他缅怀往事,所得到的不是神往的快慰和欢欣,而是为国为民的重重忧思和无从诉告的痛苦。这种思想情感在《破陈子·为陈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