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文化传播学》内容提纲.doc

格式:doc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传播学》内容提纲.doc

上传人:autohww 2016/6/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传播学》内容提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传播学》课程内容提纲总论文化传播学, 可以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文化的问题, 那么它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流派; 也可以看做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则是把文化看做是传播活动的一个部分, 是传播学的学科。本课程是以文化人类学为中心, 运用传播学的视角和理论来分析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思考和理解文化的相关问题, 探讨人类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源流, 比较各种文化类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方式,人类文化除了具有差异性之外,也表现出共同点和共通性。第一讲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功能 1 、中国人看文化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 八佾》“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物相杂,故曰文。”“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文”的引申义: (1 )语言文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各种象征符号。《尚书·序》:“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 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2) 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质”、“实”对称。“经纬天地曰文。”——《尚书· 舜典》“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3 )在前两层意义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礼减两进,以进为文”——《礼记· 乐记》“文犹美也,善也”。(郑玄注) “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尚书· 大禹谟》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 逍遥游》“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 系辞下》“化不可代,时不可违。”《黄帝内经· 素问》“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礼记· 中庸》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连用: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 贲卦· 象传》“文”由“纹理”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自然规律) 。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即“人文”( 人伦社会规律)。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关系构成复杂网络。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 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止其所当止。“文治和教化”: “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西汉)刘向《说苑· 指武篇》“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 补之诗》——这里的“文化”, 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 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意指“以文教化”,即性情陶冶、品德教养,等等。“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梁启超。“共业”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 、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 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 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 、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狭义的“文化”: 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毛泽东 2 、西方人看文化“ Colere ”(耕作土地) 从 18 世纪末开始,西方语言中的“ culture ”一词的词义与用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时期以前, 文化一词主要指‘自然成长的倾向’以及根据类比人的培养过程。但是到了 19 世纪, 后面这种文化作为培养某种东西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文化本身变成了某种东西。它首先是用来指‘心灵的某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完善的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后又用来指‘一个社会整体中知识发展的一般状态’。再后是表示‘各类艺术的总体’。最后,到 19 世纪末,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英)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 )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 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泰勒( Edward t Tylor ) 3 、文化的要素(1) 精神要素, 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2 )语言和符号。即表意性,起沟通作用;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沟通, 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造文化。而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只有通过语言和符号才能反映和传授。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3) 规范体系。规范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