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建设性作用.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建设性作用.doc

上传人:dyx110 2021/6/1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建设性作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建设性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对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观念的正确培养,对此,高等院校在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之外,还体现出了人文素质教育高度的特殊建设性效用。一、“人”的观念的初步形成中学阶段,因为学生学****的终极目的被中学教师、家长变相地定位在高考――为未来生存所虑的“独木桥”,所以,尽管在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推行的现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主导着很多中学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追求升学率的教师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共同把学生铸造成为一种考试的机器,而学生则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之下“迷失”了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讲,为生存设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设计更确切地说是强制性地对学生从***到精神的一种异化,即在学生的意识中没有“人”和“人性”概念的相对正确的定位。也许这种判断过于严厉,但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文氛围相对浓厚的大学校园里,众多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学生对“人”的个体认识体现出一种茫然,对个人前途命运现实考虑表现出一种无助。这是一种脱离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制约、扶助后的无所适从。所以,在人生应当定位、定向的大学阶段,我们首先要给这些学生补的课就是关于“人”的观念的相对正确而完整的认识。对此,在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课可以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因为它能以其独到的形象性淡化传统的更正学生观念的政治说教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摆正学生对“人”的认知。在该课程的体系中,像陶渊明、鲁迅、史铁生、老舍等著名作家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从他们个人的遭际中获得对“人”的生存概念的体味,而与此同时展开体现他们的品格、胸怀、人性的篇目的解析,这就更能使学生感知到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的现代人文精神,从而体味到真正的“人”的有意义的存在,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同情等正确的人生情感。这对于纠正学生在心理上有关自我以及他人的认识偏差、缓解中学教育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尽可能地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在不同于中学时期的文本分析中,《大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纠正观念的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政治说教的不足,使学生在短期内建立对自我的基本人生定位,形成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基本认识,它相对缩短了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心理断乳期,使他们较早地形成有别于中学时期的关于自我发展的初步方向。这可以说是对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人”的观念的最基本的更正,是人文素质教育切实推进的有效基础。二、个人性情的良好培养现今的学校里,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家长往往因其“独”而另眼相待,它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个人性情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缺陷,反映到学校生活中是自理能力不强、个性倔强偏执等等,这成为他们学校集体生活的拦路虎和将来走向社会的严重障碍。如果不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及时地加以性格重塑,既不利于学生个人自我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高等院校整体人文素质的改观,更不用提未来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一句话,这于学生、学校和社会而言,都会产生难以估计的负面效应。我们知道文学是人学,《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除了基本的技能培养之外,更多的是立足于文学审美。这时的文学审美性作品分析已经不同于中学时代的作品讲解,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