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月经期间禁针古今针灸文献中, 比较注重孕期的禁忌, 提出怀孕 3 个月以下者少腹部禁针;3 个月以上者上腹部、腰骶部禁针; 孕妇体质虚弱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 一些反应比较敏感而能引起子宫强烈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太冲、至阴、昆仑等也应禁针或予轻刺激。关于这方面的意外事故,临床上也有报道。如,一例 23 岁的怀孕妇女,因感冒进行针灸治疗,取合谷、风池、大椎。针后症状立即减轻, 但当日下午即即自觉少腹堕痛, 阴道出血, 并排出一具二月左右的胎儿。而对于经期是否适宜针刺很少论及。【损伤原因】月经是女性的一种在大脑皮层主导下进行的复杂而又协调的生理现象,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期由于大量经血的排出,有关脏腑、经脉的气血相对不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下降, 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减弱。针刺出的酸、麻、胀、重、疼痛、游走的综合感觉使她们难以适应, 从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不稳, 打破月经生理现象的内在平衡和正常规律,导致月经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使正常的月经产生紊乱, 或月经周期提前, 一月两至; 或月经周期推后, 两月一行; 或月经周期无定,时而超前,时而延后;经色常现紫黯;经质多偏浓稠;经量或多或少,多者以至于崩漏, 少者以至于闭经、痛经。如一位年近四十的患者, 月经向来很有规律。二个月前,因患胃下垂住院针灸治疗。时逢经期,医生照针不误,遂致月经闭止。【预防方法】对于因患有其它疾病需要作针灸治疗的中青年妇女来说,如果平素月经周期和经色、经量、经质比较正常,月经期间最好不要进行针灸治疗,住院病人也应停止针灸。休息 3~5 日。如果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本来就不正常, 或患有闭经、痛经、崩漏等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