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ppt

格式:ppt   大小:224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ppt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2021/6/10 文件大小:2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内科学课件:痉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痉 证
【概说】
痉证
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痉:即痉挛,指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
【概说】
源流
1、《黄帝内经》始有“痉”之称。其发病与风寒湿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
【概说】
2、《金匮要略》发展了《内经》对本病的认识,提出柔痉和刚痉之分。并提出伤亡津液而致痉的内伤致痉理论,以及治疗方药。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表实无汗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 表虚有汗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xie)齿,可与大承气汤”。 ----邪入阳明
【概说】
3.金元时期,朱丹溪对痉证有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痉非外来风邪所致,而由于气虚所为,“气虚有火,兼痰,宜用人参、竹沥之类。”切不可作风治而专用风药。
【概说】
4.明·张景岳对痉之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景岳全书·痉证》:“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痉之为病,即《内经》之痓病也,以痉作,盖传写之误耳。其证则脊背反张,头摇口噤,戴眼项强,四肢拘急,或见身热足寒,恶寒面赤之类皆是也”。
【概说】
5.清·温病学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痉证的病因病机理论。其热盛伤津,肝风内动,引发本病的理论及湿热致痉的理论,使痉证的病因学说渐臻完备。
《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木,以至痉厥。”“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概说】
现代医学中的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继发于各种传染性病的脑炎、脑膜炎、肝昏迷与尿毒症、低血钙等病出现痉病的临床表现时,可按本篇进行辨证治疗。至于“破伤风”,因与内科痉病的病因有别,故应属于外科范围。
【病因病机】
风寒
壅阻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筋脉失养
外感 湿热
---- 热盛阳明,耗伤津液,筋脉失养-- 痉
温热 ---- 热入营血,燔灼肝经,热盛动风--
---- 热入下焦,劫灼真阴,虚风内动--
素体气血两虚
内伤 误治损伤气血津液 气虚津亏血少 痉
失血产后汗出 无以荣养筋脉
气血耗伤,血行不畅或外伤所致瘀血内阻,筋脉失养而痉。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筋脉。邪壅经络,伤津脱液,亡血失精,痰浊瘀血内阻为致病之因,阴阳失调,阳动而阴不濡。终致筋脉失养、拘急而发为本病。
病因: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久病过劳或失治误治(伤津脱液,亡血失精,痰湿/瘀血)。
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病性:痉病有表里(虚实),在表者,为外邪所伤;在里者,为脏腑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