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04-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研究报告摘要doc11.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4-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研究报告摘要doc11.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7/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4-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研究报告摘要doc1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4-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研究报告摘要
    一、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发展综述
    2004年,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加剧,国际资本加速进入中国制造业,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中国制造企业更为关注信息化建设,希望借助信息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精益化管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制造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2004年,ERP在中国制造业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应用效果较2003年有所改善,中小型制造企业成为ERP应用的热点。2004年,中国ERP市场少了一分炒作,多了一分务实,无论是政府部门、制造企业、软件公司还是媒体均以务实的态度来推进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
    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ERP软件厂商在符合中国国情的ERP系统和新一代ERP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ERP软件的体系构架、ERP系统的内外部集成、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实施服务方面实现了迅速提升,重点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控制功能;同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也使更多的示范企业应用了ERP软件产品,包括咨询、开发、实施、培训和售后服务体系等在内的ERP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许多示范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
   
    二、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总体分析
    e-works调查表明,(包括渠道收入与咨询服务收入),其中,(包括ERP、CRM、SCM、协同办公等软件),,。,%,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1%。
    与全球ERP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并没有很多兼并收购,这表明,中国制造ERP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制造企业迅速增长的需求,使得众多中小型ERP厂商仍有生存空间,能够靠自己的特色和关系渠道赢得一定的客户群。e-works的调查表明,我国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造业ERP厂商达到60多家。
    从市场分布来看,各软件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而这种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整个市场的集中度还不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ERP市场还不成熟,在未来几年内国内的ERP市场将会重新整合。
    2004年,国内外厂商纷纷将中小企业ERP市场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渠道成为2004年ERP市场的突出特点。同时,一批依托于大型制造企业成长起来的ERP软件及咨询服务商获得了蓬勃发展,如一汽启明、上汽信息、深圳联友、武汉东浦、上海宝信、石化盈科等。
    从国内、外ERP软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软件在高端市场上占据了优势,而国产软件则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上有绝对优势,用友、金蝶等厂商在该市场的收入远远超过国外厂商。2004年,%。
图1. 2004年国产ERP软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三、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应用状况
    总体而言,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机械行业,%。
    e-works调查表明,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已由原来被动接受ERP厂商的理念灌输逐渐过渡到能够理性选择ERP系统,制造企业对ERP的应用预期变得更加理性。35%和8%的应用ERP的制造企业认为ERP系统的实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但仍有45%的企业认为低于预期,12%的企业认为远低于预期。总体来说,中国制造企业对ERP应用的满意度较2003年有一定增长。
图2. 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应用的满意度
    从ERP软件的整体效益方面,最显著的效益是降低库存,其次为降低成本。同时也给部分企业降低了流动资金占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益、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等效果。整体上看,ERP系统已经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  
图3. 2004年中国制造业ERP应用的效益分析
    
    e-works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制造企业应用最多的仍然是ERP系统中与财务与物流相关的模块,其次为生产与成本相关的模块管理,使用较少的是车间管理与决策支持等系统。而在制造企业中应用了生产与成本系统的主要管理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在ERP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