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 文 教 学 案 例
萝北县朝鲜族学校
朱松竹
2009年5月
语文教学案例
案例一——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巩固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语文教学任务,高一时期学生主要进行的是随笔创作,由于不规定题目和文体,自由性较大,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确实写出了不少出色的随笔。上了高二以后,我的重点转向了话题作文的训练。对于这种形式,学生显然不太适应,反映出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素材的缺乏,文章往往淡而无味。没有好的素材就无法支撑好的立意,所以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写作训练创造坚实有效的基础
一、跟高一一样,高二仍然有每周一次的作业——文摘,要求学生每周摘抄名人名言、优秀文段及哲理故事,但是高一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讲评过这个作业,这学期我开设了阅读课,在课上,让全班同学一块交流自己做的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同学们兴味盎然,常常就一些小故事展开热烈的讨论,探索其中的深意,领悟人生的哲理。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为作文积累了材料,很多同学在后来写话题作文的时候都会想起当时在课堂的讨论内容,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所以阅读课达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二、高二上学期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借助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不定期地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只是片段,但效果仍然不错。我不仅向学生推荐一些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经典,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而且还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深刻思想价值或鲜明时代特点的影片,如《紫日》、《我的兄弟姐妹》、《芙蓉镇》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激活他们的写作灵感。观后我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很多学生在看了影片《紫日》之后,热烈讨论,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等话题有了深刻体验,而且对民族性格、日本军国主义有了深入地了解。在看了《我的兄弟姐妹》之后,他们无不为那份真情怦然心动,为那种挚爱泪流满面,为那种感动心灵震颤,不少学生写下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
案例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为其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张志公先生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可见,要学好语文,口头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训练,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随着音响电器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骤然来临,口语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善听、能说、会读、擅写的新一代。
为了跟写作结合起来,我利用写作课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主题、谈论所选题材以及行文构思,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口语训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