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牧歌》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牧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6/1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牧歌》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以学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蒙古族原民族歌曲《牧歌》是一首曲调悠长、抒情、宽广的歌曲,它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而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长调民歌,有着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的旋律,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和感受,让她们去享受一种音乐的美,培养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的独特风格。
《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重点难点:
《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伴随着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师生问好。
同学们,听着这首歌曲,我们的思绪仿佛一瞬间来到了辽阔的草原,徜徉在了蓝天白云之间,那种与天地相拥的感觉,让人不觉感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同学们向往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1、         播放《牧歌》,让学生感受歌曲所带来的静谧、无际的情境。
2、 师介绍《牧歌》的背景,学生加深理解
《牧歌》原为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古老的民歌,未改编前,原曲描写的是一位蒙族青年恸哭被山火吞噬的弟弟的情景。因此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3、学生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演唱特点
4、老师教唱歌曲,学生边唱边体会。
5、课外延伸: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二、 欣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 歌》
1、感受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聆听合唱《鸿雁》,并欣赏、感受、对比
三 、师生互动
1. 教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 歌》。
2.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