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春望》唐 杜甫(2013考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五家别》、《垂老别》、《新欢别》。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运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破”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芜人迹的凄凉,为全诗创造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因为感时伤怀加之就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4、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对偶、夸张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连三月”可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表达了战乱中的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搔头叹气,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6、赏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运用细节描写,一个“搔“字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二、《泊秦淮》唐 杜牧(近8年未考)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问题变换:赏析连用“笼”的妙处?赏析“寒”字?)
两个“笼”字巧妙地将烟、寒、月、沙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
“寒”字点明了季节是在深秋或者冬季,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凉。
3、用自己的话说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展现的画面。
寒秋将至,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江,朦胧的怎分得清那里是水面,那里是沙洲,这样的秋夜在秦淮泊舟,哪知道这秦淮河边,一字摆开的竟是热闹异常的酒家。
4、从炼字角度说说“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的妙处。
“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诗人借用“南朝亡国”的典故,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三、《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2012考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