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谁动了我们的“口算”.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谁动了我们的“口算”.doc

上传人:2982835315 2014/7/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谁动了我们的“口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谁动了我们的“口算”


毕业论文

 
口算能力是传统“3大能力”中计算能力的1部分。实施课程改革以后,学生口算能力究竟怎样,口算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为此笔者在学期末对本校进入课改的1、2、3年级学生做了1次口算测试,测试内容:1年级100以内加减法,2年级是表内乘除法,3年级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乘整10数和几百几10除以1位数,每个年级50道口算,时间是10分钟。从反馈情况看,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年级都有1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而且口算正确率都是不高,其中3年级1个班口算正确率仅为78%,尽管有的学生反映到试卷上结果是正确的,但从过程中能发现,很多学生在口算诸如13×2、48+33等时,采用的是用竖式计算,显然这与原修订版教材时的对口算的要求相差很大,对于这些即便去除1些因素的影响,我们还是能发现口算中的1些问题: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口算作用发生异化。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谁动了我们的“口算”?
1、教学流程的理念制约
课程改革后,教学流程由原来的“复****amp;mdash;—导入——新授——练****amp;mdash;—小结”变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教材编写上发生了变化,传统教材中能体现出口算的基础地位,在各个环节安排的口算较多,教学中第1环节是复****而复****大部分是有口算的,这样学生每天的学****也就从口算开始,每天都会进行1些口算练****而课程改革后,实验教材是先由问题情境开始的,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方式,主张让学生调动其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使得教师在用教材时,通常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而对何时可以进行口算训练无力光顾,这样除了在口算课堂上有口算练****以外,其他课堂上很少见到口算的踪影,受教学流程的影响和1些理念的制约,课堂缺少了口算练****的机会,口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自然而然地不被大家所重视,而课堂上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练****那么很难指望学生会在课后练****口算,因此也就成了口算能力、口算速度的直线下降。
2、重视与提倡的本末倒置
实施课程改革以后,1些培训资料、公开课、专家讲座包括教材编排总是大幅渲染算法多样化。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形成班内算法多样的局面,在口算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总是用很大时空来展现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而在这1味追求算法多样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口算是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它需要大量记忆参与,需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练****才能达到熟练,这种只注重算法多样而忽略必要练****的做法,使得该“重视”的并没有被重视,而“提倡”的却挤占了大量时空,“提倡”与“重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