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
与朱元思书
授课人
何昕 
教
学
目
标
掌握作者和出处,并学习骈体文的文体特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读停顿。
能对照注解,理解难解的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
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并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
能对照注解,理解难解的生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难点
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出示板块
 
 
 
,山水景物曾经被许多的文人墨客所吟咏,上学期我们就曾学过南朝梁的文学家陶弘景的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我们来回忆背诵一遍。(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清流见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回忆旧知识,进入课文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二第一板块“我来了解”
三第二板块“我来朗读”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板块。
了解有关题目、作者出处、体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
题目解说:
本文是作者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录。作者描写了自己乘船在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沿岸所见的优美景色,同时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简介作者和出处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选自《艺文类聚》
体裁介绍
  骈体文,多用对偶句,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特点是讲究对仗,通常是四六句相互交替,结构、词性、词义相互配对
了解作者、作品情况
 
正音,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对照屏幕读课文,读出句子的停顿,培养语感
四第三板块“我来翻译”
五第四板块“我来分析”
 
 
六第五板块我来解答
1读准字音:看大屏幕,这些红色的字,你能读出来吗?(找同学读出这些字,学习生字词)这些字在书写时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请同学们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来。
对照大屏幕上的原文,听朗读,并注意句读停顿。
 :出示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原文,要求学生对照大屏幕试读3分钟,然后找两名同学朗读
出示有标点符号的原文,全班齐读
1.找同学试译课文,并把句中需要注意的重要词汇指出来。
。
:文章总写全文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3两段分别写什么?这3段是什么关系?
?有何作用?
朗读课文
 逐句翻译课文,注意重点词语
归纳重要词语,加深印象
整体上分析每一段,分析他们的结构关系
从不同的表达方式入手分析第一段,学习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