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吴伟业( 1609-1672 )字骏公,号梅村, 江苏太仓人。是明清之际著名诗人。其诗感怀身世,反映现实,以七言歌行著称。早期风格绮丽,明亡后多激荡苍凉之音,自成“梅村体”。有《吴梅村全集》。和钱谦益不一样的是,吴伟业并没有很强烈的用世之心,入清以后也不再参与政治性的活动。但为了保全家族的考虑,他不得不出仕清朝;仕清以后,则感受到传统“名节”观念的沉重负担,自悔愧负平生之志,心情又十分痛苦。如《自叹》云: “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又《过淮阴有感》云: “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临终时所作《贺新郎·病中有感》词更说: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在这些诗词中,与其说是为自己作辩解,毋宁说更多地表现了个人在历史的变迁中难以自主的悲哀。而他的众多牵涉明清易代之际人事的作品,也主要是在这一点加以抒发,显得感人。吴氏临终时,要求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见顾师轼所作吴氏《年谱》引),这也许是他企图摆脱社会所加的政治身份的最后挣扎吧。文学思想介绍文学思想介绍其理论主张是七子派理论主张与公安派理论其理论主张是七子派理论主张与公安派理论主张的结合这一趋向早在袁中道时即已显主张的结合这一趋向早在袁中道时即已显露他认为对于七子当露他认为对于七子当学其气格高学其气格高华而力塞后来浮泛之病华而力塞后来浮泛之病对于袁中郎对于袁中郎当当学其发抒性灵而力塞后来俚易之习学其发抒性灵而力塞后来俚易之习阮集之诗序阮集之诗序这种折中调和之论这种折中调和之论既是公安派诗难以在破坏传统的方向上更向既是公安派诗难以在破坏传统的方向上更向前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公安派诗艺术缺陷的前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公安派诗艺术缺陷的纠正而陈子龙号称追踪七子也是既反对纠正而陈子龙号称追踪七子也是既反对七子的七子的摹拟之功多而天然之资少摹拟之功多而天然之资少又又反对公安派的反对公安派的师心诡貌惟求自别于前人师心诡貌惟求自别于前人仿佛楼诗稿序仿佛楼诗稿序他的态度和袁中道他的态度和袁中道是一致的是一致的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他的诗歌专模唐人格调,这一方面可以举他的诗歌专模唐人格调,这一方面可以举《《永和宫词永和宫词》》、、《《圆圆曲圆圆曲》》、、《《楚两生歌楚两生歌》》为其代表作品。因此,后人以为其代表作品。因此,后人以““诗史诗史””评价吴伟业诗歌,说他评价吴伟业诗歌,说他的诗歌是的诗歌是““诗中有史诗中有史””。吴伟业的诗歌创作以明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吴伟业的诗歌创作以明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诗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后一阶段的诗作,风格一变,苍凉萧一阶段的诗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后一阶段的诗作,风格一变,苍凉萧瑟,晚年学庾信,风骨愈上。他的诗歌收集在瑟,晚年学庾信,风骨愈上。他的诗歌收集在《《梅村诗集梅村诗集》》中。中。 除诗歌创作外,吴伟业还是清初重要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 除诗歌创作外,吴伟业还是清初重要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秣陵春秣陵春》》、、《《通天台通天台》》、、《《临春阁临春阁》》等。正如他自己所说: 等。正如他自己所说: ““一唱三叹,于是乎作焉, 一唱三叹,于是乎作焉, 是编也,果有托而然耶?果无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是编也,果有托而然耶?果无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 (《〈《〈秣陵春秣陵春〉〉序序》》)他的戏剧方面的创作收集在)他的戏剧方面的创作收集在《《乐府杂剧乐府杂剧》》中。中。““专纪崇祯时流寇迄于明亡专纪崇祯时流寇迄于明亡””撰撰《《绥寇纪略绥寇纪略》》,全书分十二篇,每篇以,全书分十二篇,每篇以三字为标题。这本专著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最终还是触犯了清朝统治者的忌三字为标题。这本专著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最终还是触犯了清朝统治者的忌讳,几构一场文字狱。吴伟业的学术专著还有讳,几构一场文字狱。吴伟业的学术专著还有《《春秋氏族志春秋氏族志》》、、《《春秋地理春秋地理志志》》、、《《复社纪事复社纪事》》等。等。《《圆圆曲圆圆曲》》分析分析(一)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二)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晧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