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 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 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 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 地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关键词:情境提问寓教于“玩”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 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一个好 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整堂课都沉浸 在美妙的情境中学习。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在 上《拍皮球》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 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你们参加森林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参加? ”“想。” 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要会拍皮球”,同学们开始模仿起拍 皮球的动作。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烘托出我运动、我 快乐的氛围。
二、巧妙提问,引领启迪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 欣赏《铁匠波尔卡》时,作了这样的尝试:,问:你 们听到了什么?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吗?学生一边用动作表现了铁匠拎起 铁锤打铁的样子,一边模仿叮叮当当的锤声。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小铁 匠?生:活泼的小铁匠、开心的小铁匠、勤劳的小铁匠等。 主题A、学唱主题旋律时,我又问:听,大锤什么声音呢?这时几个学生 迫不及待地表演了大锤的动作和大锤当当的声音。小锤什么声音呢?小锤 叮叮当。师:听懂了小铁匠的歌了吗?我们把小手当锤子,小锤子出现 的地方你们“叮叮当”,旋律线条出现的的地方由老师唱。 律在第一部分出现的次数,师:我考考同学们的耳朵,小铁匠的歌的这段 旋律在音乐中的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有变化吗?听的时候轻声唱并用 敲铁锤的动作表示出来。。师:这段小铁匠用力打铁的音 乐中,铁锤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乐曲的音量有变化吗?生:打铁的声 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师:你发现敲击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 生:越来越快,小铁匠干得很有劲。师: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拍就开始很快 地敲起来?师:因为他在做准备,先对准再敲,其实这样重音在弱拍也 是波尔卡音乐的特点之一。让我们也做个勤劳的小铁匠,用你的拍手或者 其他的方式一起随着音乐敲起来。……这样的提问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好奇 心,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激起了他们的聆听揭秘兴趣。
三、寓教于“玩”,挖掘潜能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 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 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 谈谈我的经验:
角色表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 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 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在《剪羊毛》中,同 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绵羊们的温顺,人们沉浸在剪羊毛的愉快劳动中。
在即兴表演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