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读判决书识冤假错案.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判决书识冤假错案.doc

上传人:fyyouxi23 2016/6/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判决书识冤假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读判决书识别冤假错案不冤不假不错的案件当然是公正无私恰如其分的案件,是案总有对错之分,司法冤假错案频频发生且居高不下的内在原因较为复杂,总之人为因素居多,一则是判案人把握迷惑性事实和驾驭法律适用能力的欠缺,二则是陈旧的司法制度和体系造就的唯权至上替代唯法至上错位状态,三则是这种制度和体系内的人以权谋私行业病的横行肆虐。无论冤假错案还是非冤假错案其留存形式却一样,判决书是任何案件的宿衣,判决书自然也就是冤假错案的载体,值得一书的是读判决书识别冤假错案。读判决书识别冤假错案的方法为一读二识,读识各有侧重,读贵在发现,识贵在辩证。读中发现不同于当事人喊冤鸣屈,在于发现富含冤假错案矿藏的资源。民事多集中在国企为一方当事人的大额标的的且原告败诉的判决书,刑事多集中在贪污、受贿官阶稍低的指控数额高而判决轻或免予追究的判决书。辩中识其实就是对判词进行逻辑分析,第二次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经行复查的过程。由于判决书流于表面,通览判决书只是复查案件的前曲,占评查工作量的量值率不足 10% ,就因为属于粗查范畴,一旦落实往往就是致命的冤假错案。判决书上网初际,河南高法院长张立勇把网评判决书的功能定位在发现瑕疵判决书,还亲自挑选了十份错别字多的当了反面教材。今年,最高院刑三庭庭长戴长林认为网友网评判决书有防止冤假错案的功能。道理其实很简单,网友只要足够幸运就会在海量判决书中找到涉嫌冤假错案的判词,能敲响几声警钟吓吓“鸟人”即可,丢了乌纱帽做鬼也要咬你几口就得不偿失了。笔者根据某法院的判决书经杜撰成三个案例,试图说明网评冤假错案的一般方法。第一则,甲在某银行分理处签订了一份 500 万人民币的借款合同,期限六年,约定抵押手续费用由贷方承担,合同成立三天内打进借方指定账户,由于该合同在分行进行信用把关时被阻碍致 500 万人民币无法出单。六年后,甲起诉某银行分理处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支付 500 万人民币并依据合同承担违约金 500 万元。判决解除合同赔偿违约金 500 万元。第二则,甲厂给乙公司供应了 25万元的货物,乙公司负责人 A向下属 B介绍甲厂业务员 C欠自己 20 万元的事情,安排其用其他公司的手续把甲方的货款套取出来用于抵账。B使用丙公司的手续虚构 30万元虚假采购事实,丙公司扣除账户管理费 5万元, A得到 20万元, B得到 5万元。判决 B贪污 5万元有期徒刑4年。第三则,国有公司经理甲设立小金库 300 万,办公室主任乙设立个人户头负责存取,案发时 300 万元已经用票据冲抵,乙供述甲挥霍殆尽,甲供述均用于单位灰色支出,但无证据支持。 300 万中有一笔系单位职工丙通过甲、乙签字认可的借款欠据一张,面值 10万元。判决贪污 290 万元不成立,挪用 10万元成立,甲乙丙分别判 3年、 2年、 1年。第一则案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显失公平,银行没有贷出 500 万货币却赔偿等值的 500 万违约金;所谓的疑问是合同目的是借款,甲为何当时不提出异议,等三年以后才主张权利进行索赔;单纯的错误在于法律适用,六年贷款使用期限不是合同继续履行的诉讼请求时效时间,违约金约定的是延迟还款的滞纳金, 对超出贷款转入借款人账号的三天期限没有约定违约金,应该按照实际损失要求赔偿,法院按照合同有效但没有继续履行的必要,判决银行违约没有事实依据,按照甲方存在利息损失不当,本案应当驳回甲方诉讼请求。.页眉. 页脚.. 第二则,法院认为甲厂代理商 C通过 A向乙公司供货 25万元,A称C借其 20万元,通过套现 30万元, 借款与套取的款项抵扣在性质上属于债权人主体之间相互抵扣并实现债权的民事行为,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买卖合同的主体如何认定、代理关系是否成立、民间借贷关系是否真实存在、债权债务抵消是否合法等多个可能性的民事争议,限于刑事审判职能所限不宜在本案中审查和确认。这种论断割裂了法律适用的通贯性,人为机械的按民事、刑事、行政把法律条块分割了,甚至依据细致的部门法律、法规来排除事实。在程序上也有不妥之处,检察机关也未按照共同犯罪对本案 A进行指控,不对全部贪污事实进行审理, 对贪污数额只认定 B实际非法占有的 5万元认定。这种说法目的是试图把责任推向检察院,按刑诉法规定, 漏掉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应退后补充侦查或补充起诉,只有不影响定罪量刑的可以径行判决,就本案只有 A 系主犯并按实际套取的 30万元定罪才符合程序规定的径行判决条件。第三则,小金库 300 万的设立如果没有其他人知道,知道的人认为是小金库的款项不成立,这方面的证据没有显示,换句话说没有采取侦查措施取得这方面的证据。贪污罪的实质是秘密窃取和虚构事实侵吞两种客观表现形式,法院以只有办公室主任乙的供述,缺少他人证据,以及甲对此不予认可为由认定贪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错误。丙不明知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