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ocx

上传人:琥珀 2021/6/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型社会孕育出了具有强烈信息需求的受众群体,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应保证突发事件新闻的真实、充分和迅速公开,并成为公开意见的表达窗口,担负起自己的传播责任。因此,客观、有效地评价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保持和促进应急能力发展,最终实现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本文着眼于不同新闻媒体应急能力的评价问题,通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为评价工具,试图提供一种评价新闻媒体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      应急能力评价原则       重大公共事件突发后,往往导致各种社会舆情纷起。为了防止不良情绪和流言的蔓延,在形成负面舆论之前,新闻媒体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舆情引导,从而对人们的行为能够产生“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引导公众态度的转变。由于舆情引导不具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因此,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引导舆情时要特别讲究方法和艺术。一般以为,评价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应急能力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及时性原则    当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应当发挥首因效应,避免公众“先入为主”。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在接受信息时有先入为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并且会左右对后面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特别是重大公共事件突发时,公众处于对自身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关心,迫切需要获得有关信息。如果政府和媒体的信息长期缺位,将不利于政府和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建立。同时,由于非正规渠道的信息往往充斥着流言,当流言先于媒体进入人们的认知领域,以后再纠正就难免事倍功半了。    (二)主动性原则    化被动为主动,掌握主动权。新闻媒体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起到传递信息,协助政府进行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提高政府形象的正向作用。因此,正如传播学揭示的,媒体的覆盖面越广,持续的时间越长,甚至是反复的“轰炸”,信息对于公众的影响就会更大、更深远。新闻媒体主动介入突发事件,能够起到把公众对相关事实关注重点和方向引导到有利于解决危机的正向的方向上来,从而赢得主动权。对于那些可以预见的事情要未雨绸缪,预先策划,做好准备,以便事情发生时能掌握主动。    (三)针对性原则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不同阶段,新闻媒体引导的侧重点应有不同。首先,在突发事件潜伏期要树立公众危机意识。事件突发初期,媒体应尽快公开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真相。这既是公众的“知情权”体现,也是政府对公众应该承担的义务。其次,事件爆发时期媒体要引导公众对突发事件适当地理解,要承认事件变化的不确定性,并且要提醒公众采取应对措施。再次,在突发事件发展期,媒体应及时梳理公众的理性,坚持科学报道,坚持对整个事件以正面宣传为主,消除公众的种种疑虑,公布有关政策、措施,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希望。最后,在恢复期,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应该重点转向那些受突发事件影响最严重的人,给受害者心灵以安抚,以防止可能出现“后危机综合症”。      评价指标体系建模       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应急能力评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