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书籍装帧的发展摘要:本文以历史年代为轨迹,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书籍装帧的多种材质形态和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历史演进。关键词: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课程。这一举措的实施,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说到书籍就得说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有书籍装帧。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载历史的,即在一条绳子上打节,用来记事。结绳的方法,事大,就打大节,事小,就打小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结绳记事”只能说是一种记事方式,不能说是一种书籍,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出现于什么时代呢? 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一、书籍装帧的萌芽(一)、甲骨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甲骨文虽然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确实书籍出现的萌芽, 所以可以算作中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二)、玉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甲骨和玉版都不能算是正规的书籍,当时没能找到更好的书籍材质和形式,受当时文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二、正规书籍的出现(一)、竹简木牍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竹简、木牍,产生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 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就像我们今日所使用的材料纸。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 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比方说,“一册书”这一词现在还在使用。竹简木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其一是竹木材质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其二是重量和体积大,史书记载,有大臣向秦始皇上表,也就是 5000 字左右的文章,结果用去竹简 500 多斤,几名壮汉吃力的抬到殿上,如果是现在, 5000 字也就是几张纸而已。古人也为此苦恼,所以一直在寻找更好的书籍装帧材料。(二)、帛书即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书籍,帛书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