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叔本华哲学 -》.pdf

格式:pdf   大小:43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叔本华哲学 -》.pdf

上传人:yinjiong623147 2021/6/17 文件大小:4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叔本华哲学 -》.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77-308
漢學研究第 19 卷第 1 期(民國 90 年 6 月)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與叔本華哲學
郭玉雯*
摘要
王國維運用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哲學來研究《紅樓夢》,在中國文學批評史
或紅學發展的歷史上都是首創之舉。以往對《紅樓夢評論》的評價總認為其
有「硬扣」之嫌,也質疑王氏對西方哲學體系是否有足夠之了解。本文嘗試
重新釐清這個問題,在第一節中,試圖評述王氏接觸西方哲學的歷史淵源,
結果發現王國維對西方哲學著作的研讀費時並不多,然其所達到的了解深度
與廣度頗令人驚歎。第二節則詳細比對《紅樓夢評論》中的觀念與叔本華的
思想,發現王國維對於叔本華思想,只有少部分加以調整或轉化,但相合的
大部分一方面可以看成是經過篩選的結果(只討論作品的主題意識而不觸及
人物之細部描繪),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叔本華哲學與《紅樓夢》確實有許多
可彼此照映之處(兩者皆受佛教思想影響)。第三節是重新評價《紅樓夢評
論》,認為王國維揭示出來的悲劇精神,確實是《紅樓夢》之所以為難以超越
的中國文學經典的深刻理由。
關鍵詞:紅樓夢、王國維、叔本華、意志、悲劇
一、前 言
王國維(1877-1927)是清末民初的學術巨擘,所涉獵的範疇非常廣
泛,早期主要研究比較哲學與文學,他常利用西方哲學的觀點來整理並批判
中國哲學與文學,《紅樓夢評論》即此期代表作;中期他從事於詞的創作與
* 作者係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277
278 漢學研究第19卷第1期
評論,並且研究戲曲史;後期(辛亥革命後)則完全轉向經史考據之學,從
事聲韻、古文字、古器物、古制度、敦煌學之研究,並校勘考訂歷代石經與
古代史料;晚期更致力於西北史地和蒙古族史、元史史料的整理。由其生平
著作六十多種來看,《紅樓夢評論》非但為其年少之作,而且在備受肯定的
經史考據研究之成績中,此文以小說為評論對象之性質雖戛戛不同,所佔份
量卻不能算重。不過因為他運用的詮釋觀點與方法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1788-1860)的哲學,以西方理論來研究中國小說,在中國文學批評史或紅
學發展的歷史上都是首創之舉,自會引起注意。余英時在〈近代紅學的發展
與紅學革命〉一文中,介紹了「索隱派」、「自傳派」、「鬥爭論」的說法,
也提到此書:「從文學的觀點研究紅樓夢的,王國維是最早而又最深刻的一
***。1 但《紅樓夢評論》是 20 世紀初年的作品,並沒有經過『自傳派』紅
學的洗禮,故立論頗多雜採八十回以後者。」2 可惜此處沒有解釋其如何深
刻,而且《紅樓夢評論》有相當的篇幅是在探討《紅樓夢》的主題,主題是
籠罩故事的主要思想,縱使「自傳派」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
續作者也不敢違背其悲劇之根本精神,3 故偶而採取後四十回並不構成重大瑕
疵。
至於葉嘉瑩對此書之評論比較詳細,4 她認為此書長處是:第一,以哲學
與美學為批評之理論基礎,屬開山之作。二,具備中國文學批評一向缺乏的
理論體系。三,使紅學家擺脫舊日猜謎式的附會,為胡適及俞平伯諸人指出
一條辨妄求真的途徑。但它卻有一個根本的缺點:「從哲學觀點來批評一部
文學作品,其眼光乃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當批評時,乃是應該從作品本身
尋找出它的哲學含義來,此一哲學含義與任何一位哲學家的思想雖大可以有
1 其實清朝的評點派早已從文學的觀點詮釋《紅樓夢》,包括情節、結構、主題思想、描寫技
巧、語言特色等屬於文學之分析。參見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
博士論文,1990)。
2 此文收錄於余英時著,《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1978),頁 29。
3 王國維認為《紅樓夢》乃寫人生的痛苦與解脫,是「悲劇中之悲劇也」;新儒學家牟宗三在
〈紅樓夢悲劇之演成〉一文中表示自己喜歡看後四十回,因為後四十回寫衰落,真正完成了
悲劇的意義。此文收錄於《紅樓夢藝術論》(臺北: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