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亲情、友情与爱情一起构成了人生的情感世界。但是,这些美好感情的自然流露,往往要受时代的制约。《红楼梦》是封建贵族贾家的一部兴衰史,在小说描述的那个时代里,宗法制度极端严酷,因此,封建礼教下的亲情往往比水还要淡,而在种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自由的爱情更没有生存的土壤。相形之下,少些伦理道德束缚的友情之花,在那冷酷的社会里,即便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却依然开得分外动人。 关键词:友情 多层次性 超阶级性 模糊性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也叫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类,其中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包括友情、爱情等这些情感因素。这也就是说,友情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来说,几乎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个正常的人如果长时间地离开人类社会生活,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业已形成的正常心理就会产生变异,所以,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能没有人与人的交往。友情的境界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正如爱迪生所说:“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友情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红楼梦》是一幅描写当时社会风土人情的画卷,其中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人物的志趣千差万别,人物的精神境界高低错落,因此,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人物所展现出的友情也五彩纷呈。归结起来,《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友情,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友情的多层次性 人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志趣不同,其友情观也会因之不同。人们追求的友情的最高境界是“高山流水话知音”。这种友情拒绝功利,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意图,仅以对方的感情依恋为基础,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这种友情,可以使人们的性情得以舒展,心灵产生共鸣。《红楼梦》中当然也不乏这种高层次的友情,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确切地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在发展为爱情之前,原也不过是两小无猜,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知己”友情。正因为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欣赏,惺惺相惜。这类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也存在于同性之间,比如贾宝玉跟柳湘连之间,贾宝玉跟蒋玉菡之间,甚至黛玉跟紫鹃也可以称得上,这些人之间因志趣相同,所以心理距离才可以更近一些,相互来往得自然频繁些。追求高层次友情的人常感叹“知己难求”,所以当《红楼梦》借林黛玉之心,发出“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之叹时,人们才会觉得分外动人。 除了有志同道合的知己友情外,《红楼梦》中也有江湖侠义一样的友情。虽说《红楼梦》缺少《水浒传》中那“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江湖义气,但并不是说《红楼梦》中没有“侠义”之情可圈可点。《红楼梦》里倪二助贾芸就是一例,人们借贾芸的想头“素日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有义侠之名。若今日不领他这情,怕他臊了,倒恐生事。不如借了他的,改日加倍还他也倒罢了”。可以看出,倪二不是因为喝醉了酒才糊里糊涂地慷慨解囊,而是平日里就有仗义疏财的豪侠义气。《红楼梦》中同类的人物远不止这一个,其中描写柳湘连不计前嫌,危急关头不仅救了薛蟠,还跟他结了拜一事,更是彰显柳湘连身上那股难得的侠义之气,这说明《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江湖风雨,但却一样存在着激昂的江湖豪情。 如果说江湖侠义的友情仍有可取的话,那么人们对功利朋友往往是不屑的。但跟曲高注定和寡一样,那些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