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并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在议论文这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和论证方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设想
1.默读与朗读结合。鉴于本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所以学****之前先给学生定下简单的自学目标,思考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先默读,再有感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2.合作讨论法。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简析
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作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体裁是议论文式,所以教学中宜主要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和合作讨论法,在议论文这种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文章的论证方法。同时连接生活,体验感悟,延伸思考,引导学生深人体会科学实验精神重要性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很多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授的文章将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资料助读:丁肇中简介。(投影)
丁肇中,1936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三、默读,整体感知文意
,积累缅怀、彷徨、袖手旁观、格物致知等好词。
:学生以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通读全文。
(1)在议论文的文体常识的基础上,再次认真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有疑难的地方同位或小组局部交流。

点拨:(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作者的观点是学****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生可能不能准确的找到文章中第一段最后一句“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谈谈学****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需要老师话题以及中心论点进行解释。通常话题和论点在文章的开头。
(2)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