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55].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55].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5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盖 州 五 中
于 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
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怀疑求真、靠实践发现事实的真相。
本文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手法,娓娓道来,亲切有味,现身说法,少说教气,给人以很多的启发。
学****目标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重点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重难点
3. 联系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德育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体会议论文严密的内在逻辑;
3、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养成真正乐于动手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授新
解题
作者介绍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3、检查预****br/>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彷( )徨( )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彷徨:
整体感知:
(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精神:实验精神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题即是论点)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速读课文、整体理解、揣摩思路
方法提示: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迅速抓住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承上启下的段落或各段的关键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1)、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第4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4)、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5)、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6)、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
(7)、第12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8)、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
(1)、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
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2)、第4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举例论证。以王阳明为例。
证明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真正理解格物
和致知的真正含义。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
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