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9].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9].docx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9].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常见的议论文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更重要的是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指出了“实验”精神在学****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弄清说理的思维层次,学****作者说理的技巧,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引导他们发现并抓住提纲性语句,经过讨论、分析,并对文章特点作精要的概括,使学生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本文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学****本文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3、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提出问题: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那么,对梨的认识就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古代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那么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则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无疑都看到无论是对梨的认识,还是对地球的认识,都体现着探究事物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主动实践或尝试
教师点评:我们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必须通过实践得到。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是主要论述实验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简介作者、检查预****br/>提出问题: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作者——丁肇中(出示幻灯片,学生边看,教师边介绍)。
课前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现在老师老师检查下预****情况:
丁肇中( ) 彷徨( )
解释下列词语:“彷徨”“齐家”“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齐家: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协助。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
1、在《大学》这部著作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和“致知”分别是什么意思?
2、《大学》里“格物致知”含义跟作者所说的目的和含义是一样的吗?作者所说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又是什么?请大家勾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起把课文最后一段中两个意义朗读一遍。
明确:
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2、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过渡语: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真正“格物致知”的意义。请问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议论文)我们必须掌握议论文的哪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对,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提出问题: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总—分—总。首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提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