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03].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03].doc

上传人:1650986**** 2021/6/19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0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教授新课
(一)课前检测

丁肇中,1936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的物理学奖,这篇文章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激变:急剧变化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的知识。
袖手旁观:手藏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情况窘迫
(二)教学目标
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三)自主学****br/>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讲“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大学》中的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四)课堂研讨
,谈一谈作者是运用哪些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的?这些例子都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
(1)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2)借通过实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