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88].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88].doc

上传人:1651012**** 2021/6/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88].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词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和真正乐于动手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体会议论文严密的内在逻辑;
3、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养成真正乐于动手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作者简介
丁肇(zhào)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知识链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正字音,明词义
瞭望 liào wàng:登高远望。
缅怀 miǎn huái:深情地怀念。一般适用于表达对已故人的思念
探察tàn chá:探究审察侦察;考察;察访。
探讨tàn tǎo:研究讨论。
检讨jiǎn tǎo: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
彷徨 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激变 jī biàn:指事情发生突然而激烈的变化。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
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措,安置、处理。
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六、精读课文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