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送友人》中一窥送别诗的情谊.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友人》中一窥送别诗的情谊.doc

上传人:1651012**** 2021/6/1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友人》中一窥送别诗的情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友人》中一窥送别诗的情谊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送友人》一篇是李白的送别诗之一,它用典型的意象营造了明丽的环境,传递了依依不舍之情。送别时的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不失为学****送别诗的典范。本诗出自课外古诗篇目,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读和积累。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农村初中的孩子,普遍存在阅读面窄,学****被动的问题,对古诗的理解很容易浮在字面的理解上。同时,本地区中考对古诗的考查集中在直接默写和间接默写两种模式。因为评价的方式,平日里,学生只掌握了背诵和默写,对古诗的分析能力很弱,有部分孩子基本上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读着有感觉,却只能意会。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定为,还课堂给学生,学会初步的鉴赏能力,巧用意象意境法,体悟送别诗中情。以《送友人》为蓝本,去分析各种送别诗。读古诗的过程就像与伟大的诗人相遇、相知的过程,所以我将课堂的主线设计为:初遇——相知——再遇。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内容和场景。
,借此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
导入:
在十几年的人生中,你们有与朋友分别的经历吗?
离别前,你一般用什么方式告别呢?说些什么?或者写些什么呢?
那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呢?我们怎么告别?
(让送别诗不只停留在课本上,而变成生活中的场景,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遇:读诗义
诵读《送友人》,明确字音,让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去将古诗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借此对诗词有字面上的理解,帮助一部分读不太懂的同学。)
相知:晓诗情
(一)寻找意象
提示: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
明确:青山、白水、北郭、东城、孤蓬、浮云、落日、班马
(二)体悟意境、感知诗情
提示一: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结合全诗分析氛围,常见的关于氛围的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记住要和景物特点相吻合,相似的氛围,可以放在一起解读。
提示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文中的意象和体悟到的意境,去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谈一谈:通过氛围和情感的角度分析诗句。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关键,用提示,减低学生分析的难度,让学生自主完成,寻找意象,感悟意境,知晓诗人感情,通过由意象到意境或者情感的思维训练,初步掌握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