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可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觉得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于歌曲节奏的把握程度还是可以的。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玩玩中,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歌曲的副歌部分,即鼓声的节奏变化。
(1)鼓声由远到近、由弱到强。
(2)×× ○ /×× ○ /×× ××/× ○/这部分涉及休止符。 活动准备:
1、鼓、图片四幅(太阳、花、鸟、小朋友)。
2、歌曲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1、教师敲鼓,引导幼儿探索节奏。 师:小朋友,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这种东西会发出奇妙的声音,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儿:小鼓 师:小鼓说:“很高兴认识大二班的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你们想听吗?”赵老师要来做小鼓手,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师敲节奏:××/×××/ 师: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幼儿:咚咚的唱歌。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和小鼓一起唱歌。 节奏:××× /××× /(师边敲边演示一遍) 师:你们还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小鼓一起唱歌?(教师选择两至三位幼儿的意见进行以下节奏的练习) ×× ××/××× /×× ××/××× /; ×× ××/××× /×× ××/×××/; ×× ×/× × /×× ×/× × / (此部分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灵活增减)
2、个别幼儿敲鼓,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谁也想来做个小鼓手,有节奏地敲出好听的歌曲?(教师请两名幼儿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来学学看! (此环节主要运用了探索法和游戏法,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习副歌部分。
1、倾听并练习副歌的鼓声节奏 师:赵老师还想来做小鼓手,仔细听,这次小鼓唱歌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 ××/×× ××/×× ××/×× ××/(由弱到强) 师:请小朋友用小嘴巴学一学小鼓唱歌,先是轻轻地唱,然后响亮地唱。 师:再用小手来试试。小鼓轻,你们也轻;小鼓响,你们也响。 师:小鼓还想唱歌,听听这次小鼓又是怎样唱歌的? ×× ○ /×× ○ /×× ××/× ○/(引导幼儿敲出休止符)。 师:小鼓又要来唱了,这次要唱得更长一点了。 ×× ××/×× ××/×× ××/×× ××/×× ○ /×× ○ /×× ××/× ○/ 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