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报纸媒体广告语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报纸媒体广告语分析.doc

上传人:蓝天 2021/6/22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报纸媒体广告语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报纸媒体广告语分析
来源:网络 时间:12月08日13:43点、击:I51
秋风乍起,烽烟已燃,年复一年的发行大战又哨声响起。
传播就是力量。最有资讯优势的报纸,纷纷向读者传播自己,着意营造形象力。
形象力 这个构成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品牌营销时代越来越受到重视,乃制胜法宝之一。 报纸广告语(大多写在报头)以最精练的表达体现报纸形象,力求给予受众清晰的象征符号,通过 反复强化记忆而确立一个标志,最后产生品牌效应。
这十五则形象广告语各有创意和特点,大多反映了报纸的理念、风格、特色、优势和追求,以它 们为个案加以赏析,不仅可以略解其中妙处,更能一睹中国报纸媒体一天天进步的风采。
《北京青年报》: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辆大巴行驶在路上,前轮忽然跷起老高,司机诧异地回头一看,噢,一名年轻人在最后 一排座位上看报呢!
图下一句广告语:新闻是有分量的。
这幅媒体形象广告画(载《中华新闻报》2003年6月9日),从画面人物容貌看,仿佛出自国 外媒体。
不久,在一些报刊上,我们看到《北京青年报》意与此相同的广告,画面上只有一张硬木椅, 椅上随意斜摆着一份《北京青年报》,虚位以待,让人心领神会。木椅另添了四条腿,用钢板螺 钉加固,《北京青年报》的新闻分量不言而喻。
不用评价两幅广告画之间的关系和高下,它们有着共同的聚焦点:彰显新闻的价值。
《北京青年报》是靠“做真正的新闻”起家的,因此特别突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放大核心优势。 每有重大事件,该报无不全线出击、重磅展现,读者确实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厚”。
在日常形象宣传中,《北京青年报》总是自信地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敢说“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力求受众的"第一提及率”。有时,它也化严肃为轻松,2000年秋季改版后,就请出 “贺岁片专业户”冯小刚,结果京城满世界是冯小刚露岀大板牙的笑脸:“没完没了开心事,不见 不散北青报!”
《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创造价值
年轻的《21世纪经济报道》迎着新世纪的曙光破土而出之时,颇有几分悬念。
—幅广告画:这不是《华尔街日报》,这不是《金融时报》,这不是《信报》,这是
又一幅广告画:我不是李嘉诚,我不是索罗斯,我不是格林斯潘,但我拥有
在铺排了这些国际经济界的大报与巨人之后,报纸和读者的身份地位都激起联想。这时候,《21 世纪经济报道》在你的寻找中进入眼帘。它卷起来了,不那么起眼,像一枝香烟,也像一枝粉笔, 还像.…只剩报眉上的一行报名,这样你就记住了它。
卷筒上下,各有一行小字,上为:与加入WTO后的中国一起成长,下为:新闻创造价值。后者 被写在了每期报纸的报头,也成为一些报纸仿效的范例,如《国际金融报》的“资讯创造财富”、
《钱江晚报》的“实力造就美誉”等等。
“新闻创造价值”更加豪迈地昭示新闻的分量,也表达了一份新财经媒体对客户期待的郑重承诺, 体现了媒体与客户的双向视角。比之《财经时报》俏皮但直白的“指点,钱途,来显出了含蓄,而 含蓄便是高贵气质的特有元素。
《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回望第一茬丛生的都市报林,《南方都市报》起步可以说步履蹒跚,曾经三年不鸣。待找到爆发 点后,突然冲天而起,刮起一股旋风,其快速增长之势,给人以由“黑马”而“头马”之惊叹。
这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意气风发,志向高远,浓缩了一代新锐报人的勃勃雄心,它是报纸奋 进的旗帜,也是读者选择的航标。一张《南方都市报》折叠成的一只大鸟,翱翔在蓝天白云,正 是它追求卓越的写照。
《南方都市报》并非“大话西游”,***澎湃的背后,是每一天不容懈怠的努力。
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全新改版,推出了一幅广告画 ■“改变使人进步”,表明其 不断延续着的自我超越。画面上,一边是黑糊糊的一截木炭,一边是亮晶晶的一枚钻石,二者之 间写有一行解说词:“同样的化学元素,只因分子结构不同便大相径庭;同样的新闻资源,只有 经过专业新闻人的整合,才会成为最具价值的资讯精华。”
同年5月,该报举办“第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诺贝尔奖得主广东行”等四项大型活动,为之 造势的广告是 ■“规格决定品格”,一展他们“德不高则行不远”、“自强才能自尊”的抱负。
面对《南方都市报》进逼深圳,《深圳晚报》报头打出“办市民最喜爱的报纸”,这种积极效应, 有助于推动事物的螺旋式上升。
《新闻晨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
《新闻晨报》也打出一张“最”字牌。
《新闻晨报》属海派都市报,这句“追求最鲜活最实用的新闻”扣住了上海人的“脉”。精明的上海 人,面子上什么都图个新鲜光鲜,骨子里又处处算计:“合用不合用来哉!”
对新闻的追求,远有《纽约时报》“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近有《广州日报》“追求最出色的新 闻”和《华商报》“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