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38].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38].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6/2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38].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从合作社的成功,意识到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的“赎买方式”和公私合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知识与能力 
,具体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三)过程与方法 
,便于交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做“历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 
,使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体现。 
二、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三、难点:
赎买政策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也就是说,直到1954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 
   通过阅读这一课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课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 
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 
既然土地改革是使农民私有土地,也使生产力提高了,为什么还要改呢?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感受一下土改后农民的真实情况。 
  六位同学在讲台上一字排开,作为新解放区3亿多农民的代表,老师把他们可以分到的东西写在纸条上分发给他们,请他们大声念出自己的所得。一开始是分地,每个同学都分得二亩三分地,然后是分牲畜,然而每个人却只能分得牛的一小部分。 
看看哪那一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土改的成果看似很大,但是这成果一旦分散,个体农民的所得是非常少的,他们虽然真正拥有了生产资料,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每人只有二亩三分地,很多人更是根本就没可能分得牲畜。这样,他们能用大型农具、用先进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吗?能抵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吗?(不能,农民还是很穷,生产方式落后,力量十分脆弱。) 
 那么,我想问问台上6位同学,认识到了你们各自目前的力量以后,你们打算怎样解决呢?(联合起来。) 
   两年后,随着加入合作社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地生产资料和并在一起,发挥出了更大的效用,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政府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支持和扶助,社员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红火。
 
   总结:在农民的踊跃参与下,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