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西方国家CBD的演变规律
1。引言
大部分都市的中心区(CBD)在上世纪之交由零售业—商业区演变而来。上世纪中期以来,该区域演变为办公与商业功能的复合区,最近已演化为城市会议一旅游一娱乐的中心区,即游憩商务区(RBD)。规模较小城镇的CBD一般表现为零售业中心;规模较大城市的CBD则由于服务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缘故而发生变化。西方学者预测,今后CBD的增长将集中体现在文化一娱乐一会议设施的增多以及办公—商业功能的增强。届时,可称之为文化游憩商务区(CRBD)。这些变化与该城市地带人们的职业结构组合、生活方式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分散有关。
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由于城市CBD发展的基础在于其具有的城市(空间)社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组织的“中心性”,近几十年来,虽然经历了若干“拆迁运动”,但自80年代以来,新一轮重建CBD运动正在加剧进行。西方国家城市CBD的演变及与其相适应的规划已明显呈现出七方面的趋势规律。
2。CBD区域变化与类型
CBD功能区类型与变化
一般CBD由若干个功能亚区构成。建筑密集的核心区一般有高层建筑办公区、金融业区、宾馆区和零售业区;核心区周围(边缘区)是综合服务功能区、市政、医疗功能区、政府办公设施区、贫民窟及舍弃区、批发业和仓储业区。城市规模越大,这些功能亚区的空间特征越明显,其空间分异的专业化程度越高。
随着城市的发展,CBD内土地利用变化从未停止过。主要表现为各功能亚区的演替与置换,或者称为CBD内的不同社区“过滤”,并伴随着土地扩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较高等(的商服旅游)社区置换古老的破旧、衰败区域,这些区域分布有级别较低的零售业和贫民区,被称作舍弃区;另一方面,CBD也会蚕食其边缘地带,尤其倾向于吸收靠近高收入者居住社区一侧的土地,该区域被称作吸收区。
贫民区与舍弃区特征与变化
几乎所有的大城市CBD都存在着贫民区。贫民区是舍弃区的一个典型区域,是无家可归者和社会失落者的避难所,也是成年人的娱乐场所。有时呈碎片状,不一定是一个完整区域。但它具备完整的空间结构和独特的土地利用类型,如有破败的阁楼式建筑,廉价的宾馆,农业市场和小规模零售业区,以及当铺、酒吧、低等级的小餐馆、廉价的电影院、修理店、信用购买珠宝店、枪支店、低档服装店和家具店等。该区域与附近繁华的金融服务等功能区形成鲜明的空间形象对比。
贫民区居民的典型社会特征呈现为大量“无家可归者”。他们在此聚集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其适宜、宽容的环境。贫民区为CBD提供劳动力。当地的劳动力代理机构以临时工方式雇佣工人。但大量贫民区居民更多地被看作劳动力短期需求市场的蓄水池。贫民区的存在对城市形成大量的社会空间问题。规划者以及商业团体一直要求政府更新这些区域。而更新的主要手段是拆迁或重建,并未考虑由人口再居住进一步引发的与社会和社会空间相关的人本与人权意义的问题。在这方面,西方还没有很成熟的经验。
土地利用待更新区的演化规律
在许多发展缓慢的城市中,CBD的核心区及核心区外围区域(边缘区)的房屋多是一些旧房和破损房屋。这些房屋逐渐被那些居住在外地而从本地收租的人所拥有,以期将来有机会获得振兴。该区域(位于核心区和低收入者居住区之间)的土地呈现为多种功能的利用模式,成为一个缓冲地区和土地蓄水池,以备将来CBD土地更新和新建住房用地之需。
CBD的界定
各城市CBD的形状因街道规划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一些城市的CBD呈四方形或长方形,由若干个街区组成,围绕在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的地价最高区(PLVI)周围,呈现为网格街道模式。如果某主干街的重要性超过街道十字路口,CBD有时就沿着该主干街道而延伸。通常情况下,CBD在一两个方向会因自然特征如地形、河流、高速公路等的出现而中断。
对CBD准确地进行定界并确认各功能亚区决非易事。一般人可能会找出以十字路口为中心的地价最高区(PLVI)作为CBD的核心区。西方学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界定变化中的CBD,它涉及建筑指数这一概念,该指数表示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土地利用强度等:(1)建筑指数法。雷蒙德默菲(Raymond )和詹姆斯(James Vance)在为CBD定界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引用了两个指数,一为中心商务区高度指数,它是按照街区到街区的方式,求出CBD所占面积与整个区域面积的比率;第二个指数是中心商务区的利用强度或密度,它是用中心商务区的面积除以其所座落的社区的总地表面积。这两种指数值高的社区构成了CBD的空间范围。(2)核心—边缘区法。CBD的核心区是土地利用密度最大的区域,边缘区是周围的支持区域。核心区表现为高层建筑、紧密的内部商业联系、步行式交通、有限的停车空间和几乎全部利用了的各种场所;边缘区由仓储区、停车场、医疗服